安徽省安慶市交出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亮麗“成績單”:2020年,全市村集體經營性收入總量約6億元,村均42.5萬元,位于全省前列。其中經營性收入5萬元到10萬元的村34個,10萬元到50萬元的村1013個,超過50萬元的村369個,100萬元以上的村72個。
村民在宜秀區芭茅村黃桃基地干活。
選好“頭雁”,強化組織優勢
安慶市注重選配素質高、思路廣、辦法多、會經營、善管理的能人擔任村黨組織書記,凝聚鄉土人才、致富帶頭人、本土企業家、返鄉創業者、鄉賢合力,釋放“人才紅利”,助力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
桐城市范崗鎮樟楓村,位于丘陵地帶,曾是個典型的后進村,村集體負債20萬元。村書記宋輝初到樟楓村時,感到壓力非常大。村里有耕地5200畝、山場近萬畝,很多村民外出打工,導致田地撂荒。但宋輝也看到了發展的機遇,此前村里引進多家龍頭企業,發展花卉苗木產業,香樟、銀杏、紫薇、金球桂滿山遍野,移步皆景。2015年,宋輝提出了舉辦桂花節的想法。
當年10月,舉辦了第一屆桂花節。賞桂花、嘗土菜、農產品展銷、廣場舞表演、農民攝影展、山地自行車賽等創意項目,一連數日吸引各方游客,入村道路堵了好幾公里,村里的小賣鋪飲料都賣空了。桂花節帶來的人氣,打響了樟楓村的旅游品牌,也為村集體帶來了滾滾財源。
培強扶優,培育特色產業
為培育特色產業,安慶市大力實施集體經濟“培強扶優”工程,儲備產業項目4000余個。今年,全市共有109個村被列為中央和省級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扶持對象,同時,各縣(市、區)也擇優扶持44個村發展特色產業。
懷寧縣黃墩鎮過去一下雨遍地黃泥,老百姓稱之為“黃泥巴墩”鎮,曾流行“嫁女不嫁黃泥巴墩”。如今,丑小鴨成了白天鵝,黃墩鎮一躍成為安徽藍莓第一鎮。
小藍莓走上大舞臺,源于一次機緣巧合。多年前,因為獨特的土壤條件,省農科院專家在此辟出一塊藍莓試驗示范基地,獲得大豐收。消息不脛而走,當地能人開始種植藍莓,藍莓深加工產業也發展起來。
藍莓產業讓企業賺了,農民富了,可村集體還是老樣子。黃墩鎮加大政策引導力度和資金扶持力度,讓集體經濟搭上藍莓產業發展“快車”。目前,黃墩鎮12個村(社區)累計種植藍莓1000余畝,2020年村集體平均收入達到34萬元。
望江縣鴉灘鎮望馬樓村,是傳統“挑花”藝術的發源地。2015年,望馬樓村成立挑花專業合作社,建成挑花場館,聘請非遺傳承人做老師,培育了一支由留守婦女等組成的挑花生產隊伍,受惠婦女達700多人。在此基礎上,村里還將目光投向鄉村旅游。2020年,村集體收入55.5萬元。
有獎有懲,倒逼爭先進位
為調動基層干部積極性,安慶市不斷完善激勵機制,讓發展集體經濟有奔頭、有勁頭、有甜頭。
桐城市出臺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實施細則,對作出突出貢獻的村“兩委”成員進行獎勵,獎金由市、鎮財政按照 5:5 比例分擔,并將集體經濟發展納入考核,安排100萬元資金獎勵集體經濟增量和增幅前10名的村。太湖縣每年安排200萬元獎補資金,重點獎勵有突出的村和個人。岳西縣每年開展“十佳”村書記、村主任評選,明確將集體經營性收入作為考核的“硬杠杠”,成績優異者暢通晉升鄉鎮負責人的通道。
各市縣均成立領導小組和工作專班,抽調人員集中辦公,確保工作有人抓、問題有人解、推進有合力。宿松縣規定,對推進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不力的鄉鎮,鄉鎮黨委和主要負責人取消評優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