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800多人的福建省永安市小陶鎮五一村,不光在永安市有名,就是在福建全省也有一定的知名度。這一切,源于有一個好的帶頭人——黨的十九大代表、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村黨支部書記許光園。如今的五一村,村容整潔,溪流清澈,村民住進了寬敞明亮的小洋樓,村里還上馬了采摘、游樂項目,四面八方的游客都喜歡到村里來轉一轉。
近日,記者來到五一村,見到了像鄰家阿姨一樣的許光園,聽到了一些關于她的故事。
許光園了解大棚花卉生長情況。
有闖勁,村里落成婦女兒童中心
許光園在村里的口碑,始于她擔任村婦代會主任。
2000年10月,34歲的許光園當選五一村婦代會主任。當時,在許多人眼里,村婦代會主任就是一個擺設。
然而,村民們卻發現,許光園這個婦代會主任干得有模有樣,給大家的感覺是特別能“折騰”。她三天兩頭組織活動,沒錢沒物就發動姐妹們捐,添置了電視機、音響等器材,讓村民學打腰鼓、學跳舞,春節期間還辦起了“村晚”,全村婦女載歌載舞,喜氣洋洋。
后來,許光園“折騰”了一件更大的事。2002年10月,村集體的40畝柑橘園承包到期,許光園與婦代會幾位骨干決定接過來,作為婦代會的創收基地。全村181位婦女,每人入股100元,用于購買農具、化肥,年底除上繳承包金外,30%用于分紅,余下的用于公益事業。
姐妹們把柑橘園打理得井井有條,5年時間共創收18.57萬元,除了7.57萬元用于股東分紅和上繳承包金外,其余的用于建設占地約1200平方米的村級婦女兒童活動中心,這在全省還是第一家。
2009年8月,五一村黨組織換屆選舉,許光園當選該村第一位女書記。
有遠見,麻煩事辦成開心事
當上村書記不到一年,許光園遇到了一件麻煩事。
五一村絕大多數房屋都是土木結構,2010年6月,村里遭遇特大洪災,一幢幢舊屋老宅成了危房。許光園走訪了解到,許多村民建新房愿望強烈,于是,她萌發了將受災農戶幫扶與新村建設結合起來的構想。
許光園多次召開村民代表會議商量新村建設,并形成初步方案上報鎮里,最大的難題是新村建設錢從哪里來?就在許光園犯愁時,福建省出臺小城鎮建設試點意見,推出土地增減掛鉤政策,拆舊后在規劃區建設新房有財政補助。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由于五一村有了現成的規劃方案,自然就成了試點村。
不過,新村建設用地涉及6座祖墳、2處祖屋和14戶村民的拆遷。許光園和其他村干部一起上門做工作,最終贏得了村民的支持,拆遷工作順利完成。安排新宅基地時,不少人都認為許光園會給自己留一份,結果,不但她自己沒要,那些不符合條件的親戚想通過她拿一塊宅基地,也都碰了一鼻子灰。
2011年底,61棟舊宅全部拆除,新增耕地123畝。村里把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得到的資金反哺新村基礎設施建設,164戶村民住上了新房。
有辦法,手頭沒錢照樣修橋
五一村和另外一個村隔溪而居,進入五一村靠一座2米寬的橋。隨著汽車的增加,群眾重新建橋愿望很迫切。
2013年,許光園找到市交通局尋求建橋支持。市交通局負責人對她說,這座橋屬于村內交通項目,在交通部門無法立項。這讓許光園心里涼了半截,因為村里拿不出這筆錢。
怎么辦?許光園想了幾天,終于想出了一個辦法:讓村民捐款,在橋上立一個碑,留下捐錢者的姓名。村民們的積極響應讓許光園很感動,很快湊到了6萬多元。有了這筆錢,許光園先找設計部門設計,然后拿著規劃找鎮里,動情地說,“村民自愿捐了這些錢,橋建不起來,我對不起他們。”最終,建橋項目被列入“一事一議”和為民辦實事項目,獲得了資金支持,順利將原來規劃為6米寬的橋拓寬到8米。
有情懷,村里的事自家貼錢
許光園算了一筆賬,自從她擔任村書記以來,幫助村里爭取了4000多萬元建設、補助資金。不過,記者和她聊天時,她說得最多的還是幫村里省了多少錢。
流經五一村的溪道有800米,以前垃圾時常把橋洞堵死。溪道整理后,村里將其中300米承包給村民經營水上游樂項目。許光園說,“雖然一年租金才5000元,但一年3000元的溪道管理費就不用出了。”
新黨群服務中心建成后,村里把原來的村部以每年1.6萬元出租出去。有人說租金低了,許光園說,“老村部不出租,就空在那邊,現在不僅有進賬了,還省下一筆清潔費。”
今年元旦前,黨群服務中心旁邊建起了一座1000平方米的土特產展示中心,村里準備對外出租。許光園說,“租出去了,村里又多了一塊收入。”
不過,村民們發現,許光園對自家的賬卻老算不清楚。2012年,村里的一項工程款沒有及時劃撥到位,許光園借了20萬元結清了工程款,自家倒貼了1.8萬元利息。許光園說,不光是她,從2009年到2015年的六七年間,每個村干部都準備了一筆錢,隨時準備墊付工程款。
這些年,五一村村民收入逐年提高,已經超過了3.6萬元。去年底,許光園再次當選村黨支部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