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要加快構建黨組織領導的鄉村治理體系,突出抓基層、強基礎、固基本的工作導向。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在農村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是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核心力量。近年來,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深化探索“跨村聯建”黨建模式,努力走出了一條“黨建引領、優勢互補、資源共享、抱團發展”的鄉村振興路子。
以“跨村聯建”引領組織互融,基層組織由“封閉運行”轉向“融合并進”。一是構建縱橫體系引領抓。構建“區委牽頭整體抓、鄉鎮黨委主導抓、農村支部具體抓、城鄉共建結對抓、村企聯建互動抓、組織設置創新抓”縱向涵蓋區鄉村三級黨組織,橫向覆蓋黨政群機關、企業、社會團體的“六大組織體系”,增強鄉村振興組織統領力。二是引導“跨村聯建”互動抓。在不改變原有行政劃分和自治主體的情況下,選擇一個先進村作為主導,采取“1+1”“1+N”等方式聯合周邊發展較弱的村建立聯建村黨組織,明確聯建村黨組織工作職責、運行規則等,通過以大帶小,以強帶弱,推動形成資源共享、聯動共贏的黨建工作新格局。截至目前,全區共有96個行政村開展“跨村聯建”活動。三是發動村企聯盟嵌入抓。采取“多企幫一村”“一企幫一村”等方式,廣泛動員323家企業與263個行政村結對共建,以企帶村、以村促企,實施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社會公益事業捐資等各類共建項目403個。四是凝聚各類組織共同抓。統籌農村、轄區單位和企業等組織,深入實施黨支部領辦合作社、銀村共建、村校共建等工程,充分發揮各級組織在資金、網絡、人才等方面的優勢,有效整合各類黨建資源和發展資源,凝聚起各方資源和合力。
以“跨村聯建”引領資源共享,鄉村建設由“一枝獨秀”轉向“全域推進”。一是共謀發展方向。對涉及聯建村重大事項,采取“提交議題事項、集中研究協商、分級認領實施、上下一體聯動”的方式,集體研究,民主議事,妥善解決基礎設施建設等跨區域聯動問題,形成聯盟成員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局面。二是統籌規劃建設。組建由發改、農業農村等10余個部門行業業務骨干組成的鄉村片區組團發展專家智庫,在村莊建設、產業布局、環境整治等方面統籌規劃,編制實用性片區全域發展規劃,避免鄉村建設資源整合力度不夠、重復建設問題。三是聯動培育人才。廣泛動員離退休干部、企業家等返鄉擔任志愿者、投資興業、捐資捐物,積極服務鄉村振興發展。積極鼓勵雙向進入、交叉任職,選派技術能手、經營骨干到聯建村掛職或者擔任創業導師,年輕黨員或后備力量到企業跟班學習先進管理經驗,努力破解鄉村發展人才短缺難題。
以“跨村聯建”引領發展聯動,鄉村振興從“單兵作戰”轉向“抱團發展”。一是產業發展日益壯大。針對單個村發展產業規模小、發展資金少等困難,立足各村人才、土地、資金等不同優勢,通過項目打捆使用、土地規模流轉、產業連片開發等方式,互幫謀劃、互幫項目、互幫資金,抱團做大優勢產業,策劃生成了龍潭鎮蝴蝶蘭產業、金砂鎮紅色鄉村旅游等優質產業項目。二是基礎設施日益完善。實行“統一規劃、連片建設、共享共用”機制,由聯建村黨組織牽頭負責,統一實施涉及多村的連片項目,集中管理使用片區公共設施,助推鄉村建設品質和使用效益提升。2021年以來,共實施道路硬化、河堤改造等聯村基礎設施項目236個,解決了一批過去靠一個村單打獨斗難以解決的民生問題。三是基層治理日益有效。針對鄉村因行政區劃形成的利益分割,特別是各村“自掃門前雪”、相互推諉滋生“三不管”現象等問題,聯建村黨組織以片區為整體,通過打造“片區公約”培育共同價值理念、推行“片區共商”優化村民自治模式、做實“片區網格”構建運行順暢的組織體系,夯實社會治理一體化基礎,引領鄉風民風向善向上。
永定探索創新的啟示,總結起來主要有三點:
一是堅持黨的領導是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壓艙石”。辦好農村的事情,關鍵在黨。鄉村振興是一項綜合性系統工程,永定區通過構建區委牽頭整體抓、鄉鎮黨委主導抓、農村支部具體抓、城鄉共建結對抓、村企聯建互動抓、組織設置創新抓的“六大組織體系”,自上而下加強了黨的領導,發揮了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優勢、組織功能和組織力量,釋放出強勁的發展動能。
二是創新組織設置是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催化劑”。黨的力量來自組織,黨的全面領導、全部工作要靠黨的嚴密組織體系去實現。永定區在不改變原有行政劃分和自治主體的情況下,創新組織設置,通過開展“跨村聯建”,打破了農村各類組織以往資源分散、各自為政的局面,通過以強帶弱、整體聯動,形成了統籌兼顧、一體運作的區域聯動發展體系,激發了鄉村發展的內生動力。
三是筑牢產業基礎是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牛鼻子”。鄉村振興,產業為先。永定區把推動產業發展作為實施“跨村聯建”黨建模式的重要抓手,堅持以產業項目為落腳點,因地制宜支持結對村發展特色產業,做大做強發展項目,使每一個共建項目都能變成優質項目、群眾滿意項目,形成“一村一品”“一村多品”的發展格局,推動“跨村聯建”實現可持續長遠發展。(作者為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