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富。”2年前,在外打拼多年、身家百萬的王思源,回到貴州省貴陽市花溪區金筑街道金山村帶領群眾致富,2021年10月當選村黨支部書記。“既然組織和群眾信任我,我就得干出點名堂來。”這是王思源當選時的承諾。
王思源(左二)和新任村干部聽專家講解黃桃種植要領。
以村“兩委”換屆為契機,王思源將2名年輕黨員吸納到村干部隊伍中來,將4名大學生、致富能人、退役軍人作為村級后備力量培養。他充分發揮村黨群服務中心的作用,上任以來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20余次。
在為民服務贏得口碑的同時,他將目光聚焦在帶領群眾致富上。
金山村位于阿哈水庫上游,為二級水源保護地,受環保因素制約,主導產業不突出、農產品市場競爭力不強、效益不高。為探索一條綠色發展之路,王思源變賣了自家房子,自費邀請專家來村對土地進行檢測,為村子發展制定合理規劃。他決定以特色精品果業種植為突破口,建設以苗木繁育、新優水果引種為核心的示范園。為消除群眾顧慮,他帶領村“兩委”與村民面對面交心,幫助群眾算賬,邀請省農科院專家對村民進行科技培訓。
為讓群眾吃上“定心丸”,他主動讓村集體在自己創辦的貴州合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中占10%的原始股,這一讓利之舉,不僅讓村集體家底厚了起來,也讓群眾的心聚了起來,紛紛申請加入到產業發展中。
目前,村里建起了400畝特色水果產業園,采取“黨支部+公司+農戶”模式,吸引村民以土地入股,公司在保證村民1200元/畝保底收益的基礎上,還進行效益分紅。同時,村集體與貴州合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簽訂協議,明確公司每年以一定的盈利比例設立扶貧基金,將低收入群眾納入保障范疇。果園的開發和建設還給一部分村民提供了就業機會。“王書記帶領我們發展水果產業,讓我們在家門口掙錢,這是以前想都沒有想到的。”村民韋玉華說。王思源還將自己的工資全部用作公益基金,用于慰問困難黨員群眾、幫扶因患重大疾病造成家庭困難的村民等。
村里還探索成立了“黨員民情站”“紅白理事會”“糾紛調解黨小組”等組織。村民班致勇感嘆道:“現在辦喜事,就近找個飯店,鄉里鄉親來幫忙,不講排場既輕松又溫馨。”
王思源正帶領金山村的百姓,闊步走在鄉村振興的大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