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時節,貴州仁懷長干山,100余名基層黨員排起長隊走進長崗鎮紅軍醫院舊址、毛主席舊居實地參觀,重溫革命歷史,追尋一段刻骨銘心的紅色記憶。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央政治局在長征途中召開的遵義會議,在最危急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來自仁懷市委黨校的授課老師劉秀江正神情專注地向黨員們講述著那段艱苦的革命歷史。
“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今年是遵義會議召開90周年。如何繼承和發揚遵義會議精神?就是要弘揚遵義會議精神,走出一條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劉秀江介紹到。
遵義會議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遵義會議召開90周年之際,仁懷市成立專業師資隊伍,深入挖掘仁懷紅色資源,開發了一系列黨性教育課程,目的就是要讓遵義會議精神永放光芒。
為進一步提高干部教育培訓實效性,適應新時期建設高素質干部隊伍要求,仁懷市積極轉變理念,創新工作方式,實施“訓前問需、訓中問計、訓后問效”三問機制,建立組織部、黨校、舉辦單位三方溝通協商機制,針對培訓內容、培訓師資、教學方式等內容,采取單位提需求、黨校出方案、組織部審核的方式,切實增強培訓課程精準度。
仁懷干部群眾努力將遵義會議精神轉化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推動實現共同富裕。仁懷市長崗鎮舊名長干山,是中央紅軍長征途中轉戰仁懷駐留時間最長的鄉鎮,紅色資源豐富。在長崗鎮堰塘坎村,依托豐富的紅色資源,當地挖掘和保護紅色遺址發展旅游,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了活力。“我們探索紅色旅游+康養的發展路子,實現村集體與村民雙增收。”堰塘坎村村委會副主任張思林說。
茅臺渡口是三渡赤水戰役的關鍵渡口。在遵義會議結束后,為突破國民黨軍隊的重重包圍,毛澤東同志親自指揮紅軍從茅臺鎮第三次橫渡赤水河。為紀念這一偉大勝利,赤水河畔建起了四渡赤水紀念塔。每逢清明時節,黨員群眾都會自發聚集于此,深情緬懷革命先輩的卓越功勛。
“我們每年都會組織公司黨員開展重走長征路活動,實地感受紅軍三渡赤水的艱辛,深刻理解遵義會議精神的深刻內涵,引導大家艱苦奮斗、勇于擔當,不斷激發黨員的愛國情懷和奮斗精神。”貴州國臺數智酒業集團公司黨委委員馬嘉說。該公司是茅臺鎮第二大醬香白酒生產企業,2012年成立黨委,下轄4個黨支部,現有黨員140名。通過不斷發展壯大,目前擁有五個生產基地,年產醬香型白酒5.6萬噸,員工6100余人。
近年,仁懷市已開展黨性教育專題培訓134期,覆蓋5241人次,以抓實黨性教育打造高素質黨員干部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