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市故城縣三朗鎮西牟村的百姓食堂,鄰村的村民都很羨慕。村集體經濟發展起來了,西牟村用這項暖心工程為村民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便利與關懷。
午飯時,百姓食堂熱鬧非凡。老人們三三兩兩步入食堂,臉上洋溢著滿足與幸福的笑容。食堂內寬敞明亮,桌椅擺放得井井有條,墻上張貼著溫馨的標語與每日更新的菜單。打飯窗口前,工作人員笑臉相迎,為每一位就餐者盛上熱氣騰騰的飯菜,燉雞塊、炒時蔬、大鍋菜等佳肴香氣撲鼻。
“以前自己在家做飯,既費事又吃不好,現在有了這百姓食堂,可真是方便多了!”今年75歲的李大爺滿臉笑意地說,“這里的飯菜種類多,價格還實惠,像我這樣的70歲以上老人還有補貼,一頓飯花不了幾個錢?!崩畲鬆數脑挼莱隽吮姸嗬先说男穆?。百姓食堂的設立,不僅解決了他們的就餐難題,更為他們提供了一個相聚交流的溫馨場所。大家圍坐一堂,邊吃邊聊,其樂融融。
西牟村百姓食堂主要服務于村里的五保戶、低保戶以及70歲以上的老人。五保戶、低保戶可免費就餐,70歲以上老人則享受補貼,原本每餐15元的餐食,老人最多只需支付2元。為確保飯菜的質量與安全,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出資聘請了專業廚師和工作人員,村民監督委員會還選派專人嚴格把控食材采購,既保證食材質量又加強資金監管,并定期向村黨支部匯報情況。百姓食堂的運營,也為村內的一些村民提供了就業機會。食堂工作人員小任表示:“能在家門口工作,既方便照顧家人,又能為村里的老人們服務,我覺得特別有意義。”
西牟村百姓食堂的開辦得益于“黨支部+合作社+農戶+銀行+保險”的“五位一體”適度規模經營模式。由村黨支部領辦集體經濟合作社經營,農戶以土地入股,銀行發放貸款幫扶,購買農業保險兜底,實現了經營主體由小農戶向合作社轉變,生產方式由分散經營向適度規模經營轉變。該模式目前已覆蓋故城縣507個行政村,2024年全縣538個行政村集體經濟收入全部超10萬元,其中超100萬元村46個。西牟村更是村集體經濟收入連續三年超過100萬元。集體經濟的壯大不僅為民生改善注入源頭活水,更讓“老有頤養”的愿景照進現實。
如今,故城縣以西牟村為樣板,在尹里村、后里老村等20個村莊相繼設立“孝老食堂”“百姓大食堂”,熱騰騰的飯菜不僅暖了老人的胃,更連起了千家萬戶的心。從“五位一體”模式破題鄉村振興,到以集體經濟反哺民生福祉,故城縣正用實實在在的舉措證明:當發展成果轉化為百姓餐桌上的溫度、老人笑容里的滿足,共同富裕的圖景便有了最溫暖的底色。
通訊員馮書彤 沈曉明
本報記者俞璽勍
工作人員為老人打包飯菜。 (故城縣委組織部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