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層 看落實 話振興 | 河北圍場:看壩上草原如何“增綠生金”
    2024-11-22 08:29:00  來源:鄉村干部報  
    1

    鄉村干部報網
    微信公眾號

    鄉村干部報網
    官方微博

      10月30日,河北省承德市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壩上碧空如洗,御道口鎮三復興地村在斑斕秋色的裝點下宛如畫卷。這里曾經沙化嚴重、生態環境脆弱,如今光伏板上產“綠電”,板下牧牛羊,一幅“增綠生金”的美麗畫卷正在壩上草原徐徐展開。這一系列變化,要從圍場推進“三變改革”(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說起。自2020年開始,圍場打響鄉村振興主動戰,積極探索“三變改革”發展模式,不僅高效推進了全域空間的謀篇布局,也為激活農村“沉睡資源”注入了新的發展活力。

      資源變資金

      據三復興地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任萬江回憶,“幾年前,村民的收入還主要依賴傳統農牧業。村里雖然土地遼闊,但大多貧瘠,沙化嚴重,村民們只有‘望天收’。2018年整村脫貧出列后,村‘兩委’就一直在尋找生態發展之路。”可如何實現生態保護與農民增收雙贏?就在一籌莫展之時,國家電投神源圍場300兆瓦牧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為三復興地村帶來了希望。

      作為承德首個牧光互補項目,“七彩河”光伏電站借助“光伏+畜牧飼料種植+綠色養殖”相結合的智能化并網發電模式,在充分利用土地資源、有效恢復草場生態的同時,利用光伏板下的空間為牛羊提供遮陰和優質草料,實現生態與經濟的雙贏。

      “項目占據1.3萬多畝,一開始建設的時候,有8000畝都是沙地。兩年來,我們通過在光伏板下種植金蓮花、萬壽菊等,把沙子治得服服帖帖的。”“七彩河”光伏電站站長葛濤介紹說。當地還通過定期輪牧機制,將綠色清潔能源產業與傳統農業發展緊密融合,讓沙地變草場,讓草場變牧場,實現了土地的集約化、科學化、智能化管控利用,而這個項目的引進,也成了三復興地村“復興”的關鍵。

      “這兩年,日子好過多了。”村民繆希偉感慨地說:“以前這里都是荒灘,現在生態好了,夏天很多外地人都愛來我們村旅游,今年,咱跟在游客后面賣賣飲料就賺了不少呢。”昔日讓村民們頭疼的沙地,如今以每年每畝450元的價格進行集中流轉,帶動202戶村民穩定獲益,人均年租金收入1.3萬余元。三復興地村通過“一建三聯生六金”模式,進行產業聯育、生態聯保、文明聯創,讓村民不僅實現了土地流轉收租金、就地務工掙薪金、循環利用賺現金、光伏采暖省本金、村企共贏建基金、盤活資產變資金,還享受到了光伏采暖等清潔能源帶來的便利。

      資金變股金

      棋盤山鎮二十九號村是通過塞罕壩和紅松洼的必經之地。翻過重巒疊嶂,風光秀美的小村莊逐漸清晰。目前,二十九號村集中聯建蔬菜大棚正值休棚期,村民們早已完成了翻地、消毒等工作,為來年豐產增收打下基礎。

      “2019年前,我們村由于沒有產業項目,村集體年收入不足5萬元。沒想到,當年被列入縣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產業試點后,獲得了50萬元扶持資金。拿著這筆錢,我們建了17座蔬菜冷棚,發展錯季西紅柿種植,村集體收入一舉突破10萬元。更沒想到的是,2020年、2021年,縣里先后整合周邊12個村的集體經濟項目支持資金,抱團發展,構成了‘1+12’產業發展聯合體,利用我們村403畝土地,將冷棚增至330座,實現了規模化經營。”二十九號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張志國對記者連說了兩個“沒想到”。

      二十九號村的發展之路也是圍場“資金變股金”試點工作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圍場針對一些不適宜單獨實施項目的薄弱村,按照“突出集群效應、聯合抱團發展、集中連片推進”思路,成立由縣委組織部牽頭,鄉村振興、財政、林草、審計、農業農村等部門參加的工作專班,探索抱團發展模式,實施集體經濟“削薄提質”行動。

      “我們通過構建‘黨建+產業’發展模式,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把組織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棋盤山鎮黨委書記安瑞國介紹,該鎮黨委成立了集體經濟工作專班,打破村域限制,以二十九號村為中心村,帶動周邊12個薄弱村,以每個村出資入股的方式,共同成立農業發展公司。公司董事會由各村黨支部書記組成,形成了“黨委領導、黨支部推動、公司董事會研究落實”的運行機制,實行建設、種植、管理、培訓、銷售、核算“六統一”經營模式,打破了傳統分散種植缺技術、不會管、沒銷路問題。

      “以前,我們村單打獨斗時,因種植規模小,要拉著西紅柿找收購商。如今,每天上門收購的貨車排著隊,收益更高了。”村“兩委”委員張冬雪說,去年,該村集體收入突破30萬元,其余12個村每年也能達到8萬元。二十九號村作為蔬菜種植產業園區的中心村,吸引、帶動了周邊12個村共同致富,不僅形成了“1+12”發展格局,還帶動了周邊300多人務工,人均年收入可增加2萬元到2.5萬元。“村里賺的錢,最終還是用于村民。明天就是農歷初九,每個月初九,我們村都會舉辦孝善敬老‘餃子宴’活動,為老人送溫暖。”

      農民當股東

      “三變”改革的動力在哪里?御道口鎮一復興地村抓住“股權”這一核心,讓180戶農民股東吃下了“定心丸”。

      2013年,一復興地村以“黨支部+合作社+農戶+公司”的形式,成立了鼎豐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通過黨支部帶領引導農戶加入合作社,發展肉牛標準化養殖和特色種植,促進農戶參與價值鏈分配,最終實現農戶致富增收。

      “本村村民想要參加合作社的,可以通過發展入股或身份入股兩種方式參與。發展入股需要一次性交5000元,可以享受合作社集體投資經營利潤、統購統銷經營利潤分配,而身份入股則是按照與合作社交易額享受統購統銷經營利潤分配,只需要交300元,就能變股東。年底,村民按股分紅,不僅最大限度保障農民利益,還可以隨時撤資。只是到現在,我們村還沒有撤資的,想要入股的倒是越來越多,原始注冊社員從10戶發展到了現在的180戶,我們正在考慮要不要增加入股金額呢。”一復興地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劉云隆笑著告訴記者。

      在一復興地村黨支部的推動下,鼎豐合作社與天添乳業實行統一流轉、統一采購、統一技術、統一銷售“四統一”,發展有機種植和特色養殖。2023年帶動村集體每年增收5萬元,社員分紅4.279萬元。該村還通過土地流轉掙租金、入企打工掙薪金、牧草回收掙現金等,帶動周邊農戶年均增收1萬余元,探索走出了一條村企共建、合作共贏的致富路。

      “一復興地村推行的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模式,是由村黨組織牽頭,村集體作為發起人,領辦成立鼎豐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將零散的、個體的經營模式有效整合,降低農民單家獨戶面臨的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制定利益兌現分配辦法,規范合作社運營管理制度,實現了各方資源要素高效配置。”御道口鎮黨委書記趙春磊告訴記者,“目前,他們還在培育農事體驗、綠色研學等旅游業態,謀劃利用村集體閑置房屋發展民宿經濟,爭取早讓風景變‘錢景’。”

      本報記者 車婧

      通訊員 王仕峰

    責編:孟濤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网| 爆操夜夜操天天操狠操中文| 超清中文乱码字幕在线观看| 制服丝袜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久久久久久无码Av成人影院|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有坂深雪| 亚洲精品无码mv在线观看网站| 一本之道高清无码视频| 日韩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综合部| 18禁黄无码高潮喷水乱伦| 亚洲国产午夜中文字幕精品黄网站 | 99精品人妻无码专区在线视频区|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免费|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专区午夜| 无码国产亚洲日韩国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日韩毛片熟妇有码无码|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小综合在线|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码ww16|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久久| 少妇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 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 办公室丝袜激情无码播放| 亚洲精品无码永久在线观看你懂的| 亚洲乳大丰满中文字幕| AV大片在线无码永久免费|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无码网站| 日本中文字幕电影| 免费a级毛片无码| 成人av片无码免费天天看| 亚洲日韩国产AV无码无码精品|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二区| 中文字幕无码一区二区免费|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 久久久久久精品无码人妻| 欧美中文在线视频| 中文字幕无码人妻AAA片|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免费| 成人无码区免费A∨直播| 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AV|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