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引導大學生村官忠實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爭做服務群眾、服務民生表率,鳳城市精心設計多種大學生村官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特色載體,要求大學生村官“亮身份、解民憂、提素質、當模范”,深入開展“四帶頭四促進”活動,促使其發揮在基層組織建設中的骨干作用,樹立了大學生村官踏實肯干、愛崗敬業的良好形象,取得了較好效果。
亮身份,帶頭服務群眾,促進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根據大學生村官崗位職責,設立大學生村官便民服務崗,主動為群眾提供事務代辦、費用代繳等服務。向群眾發放印有大學生村官聯系電話的便民服務卡,亮明身份,密切群眾與大學生村官之間的聯系。發揮大學生村官聯系廣泛、信息靈通的優勢,開展預約服務、上門服務,進一步提高了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水平。
解民憂,帶頭改善民生,促進優良作風培養。每位大學生村官走訪100余戶村民,記好一本民情日記,充分了解群眾生活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堅持量力而行、盡力而為的原則,促進民生政策落實,幫助困難群眾解決生產生活實際問題,關愛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讓群眾切實感受到了實惠和溫暖,感受到了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帶來的新變化。
提素質,帶頭創業富民,促進基層改革發展。組織大學生村官充當“千名院士專家進千戶企業”行動聯絡員、參觀科技創新型企業,開闊其科技視野和創業眼界。要求大學生村官當好科技特派行動服務員、農村實用技術推廣員、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終端管理員,帶領村民從遠程教育平臺和各類培訓中學習新政策和新技術,積極發展符合本地實際的特色產業,促進群眾致富增收。
當模范,帶頭樹立新風,促進社會文明和諧。充分發揮大學生村官的模范帶頭作用,幫助村(社區)梳理近年來的政策規定并建檔入庫,幫助村(社區)黨組織依法完善規章制度,促進基層政務黨務公開。積極參加市科協的“科普知識進社區”及“全國科普日”活動,帶頭講科學、破舊俗;在有文化廣場的村(社區)組織村民開展健身舞、足籃球等群眾性文體活動,引領時代新風,促進社會文明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