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曾殷切寄語青年干部,“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練,不經風雨、不見世面是難以成大器的。”這對到村任職的選調生來說極有啟示意義。人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選調生到基層工作,正處于成長成才“扣好第一粒扣子”的階段,尤需涵養“事上磨”的功夫,在大事小事、急事難事上“磨一磨”“練一練”。
鄉村是最肥沃的“墩苗田”。在這里,有最質樸的民聲民情,也有最集中的痛點堵點。選調生從“校門”直入“村門”,在深入這片沃土的過程中,一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事”。有生活不習慣、未來存擔憂等“心事”,有遭遇頻繁借調、工作繁瑣單調等“煩事”,有溝通不暢、任務受挫等“囧事”……當然還有一些急事難事,比如,疫情影響下農產品銷路不暢,面對村民求助怎么辦?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時,碰到拆遷難題怎么辦?遇到這些“事”,都是正常的,關鍵是如何看待、怎樣處理。習近平總書記青年時期到梁家河插隊,自覺接受艱苦生活的磨煉,攻克“跳蚤關”“飲食關”“勞動關”“思想關”四大難關。這一經歷即告訴我們,遇事不能怕事,要在事上磨煉,既磨出克己的功力,又磨出做事的能力,個人才能真正成長。正如陸游在《苦筍》一詩中所言:“人才自古要養成,放使干霄戰風雨。”
溫室中長不出參天大樹,馬廄里養不出千里戰馬。對選調生來說,磨煉就是財富。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講到,要讓年輕干部“多當幾回熱鍋上的螞蟻”,對有潛力的優秀年輕干部,要讓他們經受吃勁崗位、重要崗位的磨煉,把重擔壓到他們身上。事實證明,通過在難事急事乃至“熱鍋上螞蟻”一樣的經歷中經受摔打,選調生方能歷練出寵辱不驚的心理素質,堅定百折不撓的進取意志,保持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變挫折為動力,從挫折中吸取教訓啟迪人生。河南選調生牛士林就通過和村干部一起搬卸200多噸化肥,收獲了村民信任;通過拆除違章建筑,感受了到村書記做群眾工作的巧妙和智慧。
人在事上磨,不能怕事,更要想干事、干成事。客觀而言,到村任職選調生初接觸的多為入戶走訪、出具證明、統計上報等重復性工作,在疫情防控形勢嚴峻的當下,又承擔了排查流調、人員管控、宣傳發動、核酸檢測、場所消殺等抗疫一線工作,這些事情相對瑣碎繁雜,但其往往承載著人民群眾最直接的訴求、基層治理最具體的問題。如果“眼高手低”,大事干不來,小事瞧不上,又或“心猿意馬”,只想混個基層經歷、趕緊熬過去“上岸”,恐怕就會出現“懂得許多道理,仍做不好這一事”的狀況。應該看到,踏踏實實把正在做的事做好,就是“在事上”磨本領、練內力。群眾利益無小事,辦好每一件事都需要學會找規律、想辦法,懂得用真情、下苦功,如此即便遇到難事急事,也能做到初心不改、定力不減。
遠觀之景不如近瞻之境。兩年到村時光非常可貴,一來機遇難再,二來時間飛逝。選調生要好好珍惜這段時光,充分認識國情、了解基層,知道群眾想些什么、需要什么,后面的路才能走得更穩更遠。星光不負趕路人,吃過的苦扛過的事每一件都算數,都將會成為成長路上的標志性界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