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國經邦,人才為急。近日,品讀了《讓群眾過上好日子—習近平正定足跡》一書,讓我如坐春風、深受啟迪。早在1983年在正定工作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就主持編制“人才九條”:家屬“農轉非”、建“人才樓”“招賢館”、提供“全部細糧”、送糧到家、搬煤到戶……一條條“實誠”的政策,在一年多時間里引來200多名人才落戶古城,助力正定摘掉了“高產窮縣”的帽子,走出一條“半城郊型”經濟發展新路,成為改革開放初期解放思想、不拘一格選拔人才的典范,時至今日仍然對我們做好人才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推動鄉村全面振興,關鍵靠人。”細數全國山區農業大縣、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在新時代的偉大進程中,正處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關鍵時期。破解縣城人才總量不大、質量不優、流失嚴重等難題,必須用好習近平新時代人才工作重要思想這把“金鑰匙”,做好“四篇文章”,以人才振興賦能鄉村振興。
做好“招攬文章”。人才迎進來,項目請進來,才能為中國現代化鄉村建設注入新鮮血液,要摒棄故步自封、因循守舊的老套路,破解“無人可用”難題,必須從制度上著手,做好“引才”計劃,根據區域特征,因地制宜,瞄準阻滯區域發展的“頑瘴痼疾”,科學建立常態化招商與引才并行機制,引進帶項目、帶技術、帶成果的高層次專家人才,為鄉村振興把脈支招。
做好“培育文章”。人才能不能,人才培育是關鍵,把合適的人安排在恰當的崗位上,才能發揮人才最大效能,為鄉村振興凝聚強大動能,要加大人才專項技能提升,通過教育培訓,政策速遞,對外交流,聚焦本土特色產業,強化黨建引領,引導大力培養“土專家”“鄉創客”“電商達人”等本土人才,激活人才“一池春水”,激活鄉村振興內生動力。
做好“品牌文章”。擦亮本土人才名片,做大做強特色產業,提振專業人才服務基層的主觀能動性能,立足長遠,放眼多個領域,依托部委級單位幫扶,組織開展專家團項目,充分發揮駐地高校的人才優勢,由退休教師組成專家顧問團隊,發揮“銀領”效能,讓離退休人才發揮余熱,主動參與到助推村全面振興的隊伍中,做好傳幫帶,讓專項技能得到傳承,厚植人才沃土,為做強“品牌文章”積蓄后備力量。
做好“服務文章”。 強化“店小二”意識,落實好領導干部聯系服務專家、滿鄉英才服務卡等制度,為引進人才提供個性化、定制型服務,營造全社會關注支持,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濃厚氛圍,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到基層貧困地區干事創業、共謀發展。(青龍滿族自治縣委組織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