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海西寧最好的季節,43歲的朱治國因長期的一線奔波和超負荷的工作,身體嚴重透支,突發心源性猝死,永遠離開了這片他深愛的青藏高原。他用有限的生命詮釋了共產黨人為民謀幸福的初心,為民服務的決心,為民造福的信心。今天,讓我們帶著無比的敬意和沉思,讀懂這名共產黨員“生命答卷”里書寫的那份大愛無疆,從中不斷汲取干事創業、建功立業的精神力量。
致敬他堅定如山的唯一信仰,書寫“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忠誠情懷。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在距離西寧市800公里以外的戈壁鄉鎮工作時,朱治國就立志走完青海所有的村莊。參加工作20多年,他只要下鄉,就翻出地圖勾畫標記,“全省4149個村莊,已走完一大半”。每一個腳步都離不開他對信仰的追求和對黨的忠誠。朱治國像一只永不停轉的“陀螺”,每天準時上班,從不準時回家。時間是一杯水,對事業投入多一些,留給家人便少一點。他在有限的時間里延伸了生命的長度,詮釋了忠誠的高度。作為新時代的黨員干部,要學習朱治國,學習他“心”近基層、“身”入基層,不管什么崗位,什么任務,都不講條件開展工作,時時以一名優秀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學習朱治國,就是要在工作中平常看得出來,關鍵時刻挺得出來,危險時刻豁得出來,能夠讓黨放心,讓人民滿意。
致敬他擔當奉獻的如磐初心,書寫“絕知此事要躬行”的實干情懷。大學畢業后朱治國服從分配,到條件最苦的鄉鎮鍛煉,工作中“不挑活兒”,干起活來“兩眼一睜,忙到熄燈”。朱治國常說:“少說‘干不了’,多想‘怎么干’”。他經常下基層、摸實情,從來不說“事難辦”,都是帶著大家一起干。“人生萬事須自為,跬步江山即寥廓”,用苦干實干匯聚前行動能。無論是抓黨建促脫貧攻堅促鄉村振興,還是村級集體經濟“破零”工程抑或是“組織體系建設三年行動”工作,同事們對朱治國的評價都是“心里有本賬”“干事有章有法”,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一名黨員干部的奉獻精神和過硬擔當。黨員干部要認真學習朱治國同志的實干擔當精神,凡事保持“時時放心不下、事事放心不下”的態度,經常走出辦公室,下沉到項目建設、產業發展、民生保障、維護穩定等第一線,奔著問題去、帶著責任沖、迎著困難闖,用實干耕耘“希望的田野”,用擔當守護群眾“穩穩的幸福”。
致敬他干凈坦蕩的做人信條,書寫“要留清白在人間”的廉潔情懷。從面對妻子的不幸離世忍痛定下不收禮金、不燒紙、不宴請的規矩,到桌上水杯刻著的“以正治國”,從絕不收取基層同志的土特產,到“從不會用權力為朋友謀私利”,朱治國始終奉行“勤勤懇懇做事、清清白白做人”的信條,一生堅守為官從政的底線。心底無私天地寬,作為黨員干部,我們要以朱治國同志的德行為“鏡”,防微杜漸,謹記“從善如登,從惡如崩”的道理,任何時候都要不徇私情、不謀私利。堅決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堅守住底線,時刻提醒自己要守得住清苦,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誘惑,努力做“既干凈、又干事”的正氣表率。老老實實做人,規規矩矩做事,真正讓黨放心、讓人民滿意。(臨漳縣委組織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