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實鄉村振興責任制,不折不扣完成好既定目標任務,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不斷取得新進展。”奮斗在“三農”工作一線的基層干部要緊跟黨的領導,加快前進步伐,始終沖在第一線,奮力推動鄉村振興邁出新步伐、農業農村現代化走上新臺階。
優隊伍,重培訓,沖在群眾“富腦袋”的第一線。牢固樹立新時代選人用人導向,堅持新時代好干部標準,突出以事擇人、人事相宜,嚴把質量關,大力選拔出業務精通、本領高強,善于斗爭、敢于負責的基層干部深入到鄉村振興一線。對于基層干部,以鄉村振興為主題,利用集中培訓、專題培訓、赴外培訓、網絡培訓等形式,定期開展“鄉村振興擂臺賽”,提升基層干部解決實際問題、處理復雜矛盾能力。對于群眾,針對產業技術、農藥施肥、種田技術、農機使用等內容,利用大喇叭走街串巷進行“大水漫灌”宣傳,同時,落實好入戶走訪制度,走村進戶,進行談心談話,噓寒問暖,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問效于民,建立“點單+送餐”方式,做到因人而異、量體裁衣,找準疑點、難點、困點所在,擬定精準化方案,服務精準到位,讓群眾成為“腦袋富裕”的“新型職業農民”。
創產業,帶就業,沖在群眾“富錢包”的第一線。以組織振興、人才振興、產業振興助力鄉村振興,加強摸底調研,因地制宜,因村引才,建立急需緊缺人才臺賬,加強“三農”工作與人才、產業融合貫通,促進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在農村落地見效。堅持產業問需導向,發揮好農村干部、包村干部、包區干部、科技特派員等作用,利用好農村致富帶頭人、農業科技專家、農村優秀青年等實用人才,立足特色資源,關注市場需求,發力精準賦能,發展優勢產業。加強返鄉入鄉創業園、農村創業孵化實訓基地等建設,巧搭“數字”順風車,搭建電子商務、直播帶貨等平臺,打通農產品線上集中銷售渠道,實現“一村一產業,一產業大就業”,幫助群眾拓就業渠道、拓銷路增收、拓致富之路。
大宣講,強文明,沖在群眾“富精神”的第一線。村文化興則鄉村興,鄉村文化強則鄉村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的重要保證。要大力開展“鄉村大宣講”,組織基層干部、黨員干部組成宣講團,進“農村大院”“街頭小巷”“田間地頭”,以土家話,“拉家常”的形式,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鄉村振興政策等,讓群眾深學深悟、真懂真信。精神充盈了,環境更要美,要積極鞏固農村集體資產資源,盤活存量集體建設用地,立足鄉土特征、地域特點和民族特色,建設文化園、文化體育場、文化走廊,張貼黨的二十大精神和鄉村振興宣傳內容,及本村鄉風鄉情、家規家訓、民俗技藝等傳統文化,因地制宜推進本村移風易俗、培育文明鄉風,打造“精神家園”,建設“幸福田園”。(河北省邯鄲市曲周縣委組織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