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大發和鄉親們筑渠的故事
    2021-08-11 09:19:00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何建明  
    1

    鄉村干部報網
    微信公眾號

    鄉村干部報網
    官方微博

      圖為黃大發和鄉親們修建的水渠。  李 森攝

      我認識他是4年前的事。那時他已82歲,不到一米六的個頭,站在我面前,讓我看到山一般的堅毅,從此再沒改變過他在我心中的形象。

      他就是黃大發,一名普通的共產黨員。今年“七一”前夕,他被中共中央授予“七一勛章”。

      一

      第一次見黃大發之后,我才真切體會到“大山”和“大山深處”的含義——

      當地人說,過去從縣城到黃大發所在的村子,即使抄近路,也要翻山越嶺走整整兩天兩夜。如今,這些邊遠山區都已通了公路,然而要想抵達這位老人所居住的小山村,仍要在盤山公路上顛簸兩三個小時。第一天進山,我的頭就被轉暈了……粗略數了一下,汽車在群山之中至少拐了上百道彎。

      黃大發老人早已在村口等候。“上山吧!”握過手之后,老人家便邁開穩健的步子,要將我帶到千米之上的懸崖,去看那條用盡了他一輩子心血的“天渠”。

      上山。看渠。

      群山峻險之地,竟有股清凌凌的泉水在半山腰流淌!駐足觀渠,我被這項杰作深深震撼。

      “咱們再往前走……”老人家一次次這樣招呼著我,生怕我止步。

      我們一只手拿著一根竹竿作拐杖,另一只手則撐著雨傘。此刻正下著雨。身體的左側,是峻峭嶙峋的山體,右側則是萬丈深淵。遠望山腳下的公路,仿佛一縷細絲。

      所謂的“天渠”,其實是在山體邊緣挖出來的一條寬六七十厘米、平均深50厘米左右的石渠。渠身的一邊傍著大山山體,另一側就是峭壁懸崖。

      懸崖上的水渠坎沿寬度僅幾十厘米,黃大發老人在上面健步如飛。第一次行走在如此峻險的懸崖邊上的我,每邁一步,都心驚肉跳。

      現在,我們只能弓著身子一步步挪動了——彎彎的水渠已嵌在懸崖的“脖頸”底下。

      我不停地擦著臉上的汗珠和雨水。同行的當地干部在后面拉住我:“要不就到這兒吧……”

      而我,確實也猶豫了——前面到底還有多險喲!

      這時,距我五六米遠的黃大發回過頭來,兩眼盯著我,一言不發。那一瞬,我的心顫動了:老人家是希望我能夠看完這條他拼了命換來的“天渠”啊!從他堅毅的目光中我讀懂了一件事:這水渠是他的全部生命,他希望別人能完完整整地了解它,從而也了解黃大發……

      “走吧。”我下定了決心,再次邁開了步子。黃大發的臉上頓時露出微笑。隨后他把手伸了過來。

      當我握住老人家的手時,一股熱流立刻涌至全身……我真的不再懼怕什么了。

      繼續前行。“前面就是水渠最險的地方,叫擦耳巖!”黃大發說。

      “擦耳巖”聽著就讓人膽戰心驚。果不其然。山巖是倒著長的,上凸下凹。人在水渠上行走,只能雙腳踏入水渠中間。

      “鑿這一段渠,我們整整用了半年時間。”黃大發一邊用手撈著清澈的泉水,一邊跟我聊:“那半年,我帶著村上五六個骨干就吃住在這里。”

      貓腰前行一段后,黃大發指給我看近在眼前的“奇景”:想不到在懸崖絕壁上,竟有一個1立方米大小的洞穴。洞穴內尚殘存著一些灰渣和巖壁上的某些人工印痕。

      “都是我們干活時留下的。”老人家很自豪地告訴我。

      擦耳巖并非是“天渠”收筆之處,前面還有10多里長。黃大發說,還有兩處非常險要的地方,“跟擦耳巖差不多,就不用看了”。

      從山巔下來,我們踏上去往黃大發所在村子的路,那是一條深深的峽谷。

      “喏,你看我的渠在那兒……”此刻,老人家仰起頭,指著云霧繚繞的半山腰說。

      我跟著仰起了頭。我看到:在大山的山體上,有一道“刀痕”清晰地刻在那里;它延伸到很遠很遠的山巒,宛如系在大山腰際的一條彩帶……

      二

      黃大發所在的草王壩村位于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這是一個十分偏僻、邊遠的窮山村。

      父母相繼離世后,靠吃百家飯長大的黃大發,比誰都懂得感恩村里的每一個人。新中國成立后,他想得最多的是:我的命是黨和鄉親們給的,我應該為村里干好活!鄉親們也特別看好他,說他做事實在,有著大山的本色。

      1958年,23歲的黃大發被推選為草王壩大隊大隊長。第二年底,他成為一名光榮的中國共產黨黨員。當了村干部的黃大發,想得更多的是如何讓村民們過上好日子。可是,鄉親們依然吃不上白米飯,連苞谷湯也不是每家頓頓都能吃上。

      1962年,黃大發擔任了村支書。在一次全體村民參加的會上,黃大發說:“大伙兒信任我,我也不能含糊。今天我把心肝托出來放在這石板上,就是希望大伙兒一起,把草王壩最大的事辦了!”隨后,他張開手掌,鉚足了勁往石頭上連連拍打了十幾下。

      “啥子事嘛,你快說!我們聽你的!”村民們等著黃大發發話。

      “我想讓大伙兒吃上白米飯!”黃大發連吼三聲,喊聲在大山里久久回響。黃大發的話,讓許多村民當場流下眼淚。是啊,大家實在是太想吃上白米飯了!

      可村民們知道,要吃上白米飯,就得種稻子。種稻子就得有水。然而,這兒盡是干旱的大山,水從哪兒來呀?人們開始嘀咕。

      黃大發認真地告訴大家,他要從“天上”把水引到草王壩來!

      天上引來水?這咋可能?人們議論紛紛。

      黃大發指指身后的大山,信心滿滿地說:“大家都知道,我們的后面是太陰山。太陰山再往后,有條螺螄河。那螺螄河的地勢高出草王壩許多,等于在我們頭頂的‘天上’。把螺螄河的水引到咱們這兒,不就是從‘天上’引水嗎?”

      “這主意好!”眾人一聽,紛紛響應。

      “好!那從今往后,我們草王壩人就要干一件從沒干過的事——鑿渠引水,吃白米飯!”

      “鑿渠引水,吃白米飯!”草王壩的曬谷場上,口號聲陣陣。激起的回聲,在群峰間此起彼伏……

      “想吃白米飯的跟我上山去!”正式上山的那天清晨,黃大發就喊了這一句話,便招來村里幾十個壯年漢子加入了上山挖渠的隊伍。

      山巖上,一壺酒,一叢火苗,外加一碗苞谷沙飯和幾只山果。開山筑渠的戰幕,就這樣拉開了……

      三

      此后的十幾年里,只要農閑時節,黃大發就帶領村民們上山筑渠。

      當太陽從山岰里探出頭時,草王壩人的勞動號子已在大山中激昂地響起了。那千米懸崖上的開山鑿渠現場異常壯觀:男人們大力地掄起鐵錘,婦女們幫忙搬運石塊,連老人和孩子也來幫手添力……

      僅用短短的一個冬天,草王壩人便憑著一身膽氣和干勁,用雙手和鐵錘鋼釬,硬是在懸崖石壁上一點一點摳、一寸一寸刨,鑿出了近3公里長的石渠。

      “年后我們再加把勁,爭取三年拿下引水渠!”黃大發舉杯謝鄉親。

      然而,大山似乎并不想給黃大發那么如意的好事,也執意想考驗一下草王壩人。某一日,它突然一個變臉,整個草王壩便籠罩在寒雨冷風之中。這一年春節前后,草王壩下的雨,不僅時間長,而且雨量大。最要命的是,還出現了少有的“凍雨”現象,把整個山上山下的地面凍得像冰面一樣滑溜。

      黃大發如坐針氈:山上挖好的渠道啥樣了嘛?他心頭急,可又沒法上山去。

      眼看就要到春耕時節,可這壞天氣還沒完,人們無法上山。黃大發心急如焚。今年的渠道咋修呀!

      正當大家束手無策之際,事情有了轉機。一位村民抱來一捆草干干,將草干干綁在自己的腳上,然后在黃大發面前轉了兩圈。

      好!就它了!黃大發大喜。

      在黃大發帶領下,一支冒著刺骨寒風的“草腳隊”勇敢地向大山進發了……

      可是,上山之后的黃大發,頓時癱軟了。原來,天一暖,厚冰塊將剛剛修實的渠壁全都給融酥塌陷了!

      “別急,總會有辦法的!”那位村民又向黃大發建議:“我看過老輩子曾經用過石灰加固水溝,石灰有黏性,應該也可以加固石壁。”

      黃大發和村里人都覺得這是個法子。于是,又是一場背石灰大戰。幾十噸石灰,由上百個壯勞力,像螞蟻拉骨頭一樣,從草王壩馱到了十幾里外的山崖溝渠處。

      誰知,黃大發他們用雙手一米一米加固起來的渠道,竟又被一場“端陽水”沖得稀里嘩啦,重新修好的水渠塌的塌、倒的倒……

      眼瞅著3公里長的石渠轉眼間變成一條爛泥溝,黃大發“撲通”一屁股坐進了溝渠里,淚水跟著大雨一起落下……

      鄉親們本以為,黃大發會就此作罷。沒想到,黃大發又斗志昂揚地來到村里的曬谷場,放開嗓門,對大家說:“毛主席早說過,愚公能移山,靠的就是子子孫孫不斷力,一代接一代地挖,直到挖完為止。從螺螄河到草王壩共十幾公里的路,挖一米,就短一米。困難肯定有,但它嚇不倒咱!只要大伙兒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就算再長十里百里的溝渠,我們也要靠十只手指把它摳出來!”

      戰鼓再次擂響。

      開山修渠的戰斗,越到后來越發艱巨。30多里長的石渠,綿亙蜿蜒,如何保證水能在渠道里越走越暢,一直流到草王壩?沒有任何水利工程專業知識的黃大發他們,如何解決施工中的這道難題?

      “我們就用幾根竹竿,在山上山下來回地比劃著,憑眼睛目測,然后朝著一個方向開山劈道……后來才知道這個土法其實是行不通的!可當時我們只能這樣干!”黃大發說。

      草王壩的鄉親們告訴我,那些年里,大伙兒除了莊稼地里的活兒,其余時間就是開山挖渠。山里吃、山里宿,已經成為村里人的習慣。

      黃大發便是這樣帶領村民,僅憑一錘一釬、一擔一筐,在大山的懸壁上,一寸一丈往前挖鑿……這是真正意義上的自力更生、艱苦奮斗。

      “明天我們要把這峰打出個窟窿來,讓水往咱草王壩流……”黃大發指向擋在面前的一座山峰說。

      “要挖隧道了?這能行嗎?咱又沒鉆山的機器……”有人望著高聳的山峰,膽怯了。

      “別說晦氣話!”黃大發生氣了:“沒有鉆山的機器,可我們有打天的拳頭!”他掄起雙拳,有力地揮動著。

      打隧道的戰斗開始。

      黃大發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難題。原本沿山壁而走的溝渠,靠竹竿馬馬虎虎弄成一條直線,并由此鑿石刨溝。可這大山腹部對穿一條“溝溝”,對不準的話將是什么后果!

      土法已經失靈。黃大發一時想不出高招,急得直抓頭。

      “有辦法的!”村里與黃大發同歲的一位村民說:“見過老人用茶盤裝滿沙子,放在山頂,再用兩根繩子垂直交叉于泥沙上,縱向的一根固定在茶盤,橫向的一根則標志出隧道掘進的方向……”

      真是個好辦法!黃大發一聽,高興得跳了起來。一溜煙,他“飛”到了山的另一端。

      這里,一隊民兵們正等著黃大發下命令,他們是擔任隧道戰斗的兩支青年突擊隊。

      “大家都聽著:這回在山腰里打洞,咱誰也沒干過。但不用怕!”黃大發特意站在一塊高過自己兩米多的大巖石上,而且把聲音又提高了幾度,喊道:“一年的工作量,半年拿下,大伙兒有沒有信心?”

      “有——!”回答聲響徹山谷。

      黃大發組織兩支隊伍在山體的兩個不同位置,向著相對的方向一起開始鑿山打洞……

      草王壩人修水渠的事情,也感動了上級。在打隧道的關鍵時刻,他們獲得了8000元資金。有了這筆錢,黃大發心里更有底了。

      戰斗可以開始了!

      黃大發在山體的兩端來回奔跑并嚷嚷。

      最怕的是炸藥點了沒動靜。這個時候,讓人不知所措。

      每逢此時,黃大發的臉總是鐵青。他把其他人遠遠地擋在身后,自己用厚棉衣將頭裹了個結實,然后獨自朝山洞里走……

      所有人屏住呼吸,目不轉睛地瞅著黃大發的身影走進漆黑的山洞,直至消失。

      “轟隆——”山洞里突然傳來一聲巨響,一股沖鼻的硝煙隨即噴出。

      “大發——”“支書——”人們焦急的喊聲此起彼伏地響起。

      只見黃大發全身冒著煙塵,出現在村民們面前:“我又沒有死,你們哭嚷個啥嘛!”

      山洞再一次向縱深鑿進了十幾米……

      經過半年的苦戰,山洞打通了。十幾里長的渠道也早已挖成,在山腰上劃出一道奇觀。

      然而,讓人失望的是,這條渠根本引不上源頭的水。這是咋回事?

      原來,在山峰之間的水渠會合之處,由于用的是土法,出現了近百米的落差……

      草王壩村陷入了從未有過的悲慟。最無法接受現實的是黃大發,這一次,他真的絕望了。他甚至想到跳崖,用生命向全村人“贖罪”。

      “爸,我沒離開草王壩,就是想看到你讓全家吃上白米飯,讓村上人吃上白米飯,我相信爸你能做得到!”女兒揪住了他的衣袖,眼淚汪汪地說。

      黃大發的心軟了,跳崖的腳步收住了。但是,他不再繼續擔任村支書……

      四

      上世紀90年代初,貴州大地連續幾年極度干旱,山區許多地方幾乎顆粒無收。

      “老書記引我們開山引水的事情沒有錯!”“我們要吃白米飯!”

      草王壩的鄉親們又想到了黃大發。自學過3年水利工程知識的黃大發再次擔任了村支書。

      這一年黃大發已近60歲。為了草王壩,為了30多年前在黨旗下許下的承諾,他毅然再度擔任村支書,擔起了重啟修渠引水的重任。只是這一次他更相信科學的力量。在接任村支書的第二天,黃大發穿著一雙解放鞋,獨自從村里走向縣城,整整走了兩天。他來到縣里的水利局,請求專家支援草王壩的筑渠工程。

      “只要我不死,就讓大伙兒相信咱黨員說的話是算數的,就要讓村里人吃上白米飯……”黃大發幾近聲淚俱下。

      他感動了所有想幫助他的人。水利局及時派出專家,同時又在資金等方面力所能及地給予草王壩村以支持。

      不過,開山筑渠的大事仍然需要黃大發他們自己來完成。“我這輩子就一個心愿:讓你們吃上白米飯!如果誰相信我的話,那就跟我上山……”對村民,黃大發能拿出的只有這樣一個簡單的“動員令”。結果,村里所有可以上山的人,都跟在了他后面……

      這回,黃大發真的把大山撼動了。

      4年之后,一條嶄新的綿延十幾里長的“天渠”,在崇山峻嶺之中壘成。一股股清澈的山泉,從螺螄河那邊,途經道道山梁,潺潺地流進草王壩,灌入村里的每一塊稻田……這一年秋天,草王壩村的田野里飄出了稻香,每戶農家的灶堂里洋溢著激動而歡樂的聲音:

      “我們吃上白米飯啦!”

      “白米飯好香啊——”

      五

      香噴噴的白米飯,讓草王壩人陶醉了許多日子。之后的日子,草王壩村的生活如芝麻開花節節高,一路走到了今天的全面小康。

      而在家家戶戶吃上白米飯之后的20多年里,村民們常看到一位老人的身影,幾乎每天都會出現在山崖上——

      他,就是黃大發。每天,黃大發都會上山去巡視一趟他心愛的水渠。

      我知道,在水渠修成的最后幾年里,黃大發失去了22歲的寶貝女兒。在生死攸關的施工現場,一刻也不能離開的黃大發,自知無力更無時間送患腎衰竭的女兒出山去城里治病……

    責編:車婧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蜜桃百度| 中文字幕乱妇无码AV在线| 中文字幕无码一区二区免费| 在线中文字幕一区| 亚洲AV无码AV男人的天堂| 天码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久久精品中文无码资源站| 人妻aⅴ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免费| 免费无遮挡无码永久视频| 四虎成人精品国产永久免费无码| 好看的中文字幕二区高清在线观看| 日韩免费码中文在线观看| 亚洲福利中文字幕在线网址| 精品高潮呻吟99av无码视频| 无码人妻少妇色欲AV一区二区| 99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亚洲成AV人在线观看天堂无码| 精品人妻V?出轨中文字幕|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成在人线在线播放无码| 在线观看中文字幕码| 制服在线无码专区| 久久久人妻精品无码一区| 97无码免费人妻超级碰碰夜夜|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一区| 亚洲精品97久久中文字幕无码| 2021国产毛片无码视频| 成人无码小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成人网站久久精品大| 波多野结AV衣东京热无码专区|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合区精品久久久中文字幕一区|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不卡| 五月天中文字幕mv在线| 无码人妻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内精品人妻无码久久久影院| 精品无码国产自产拍在线观看| 在线天堂中文在线资源网| 一本一道av中文字幕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