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村級集體經濟實力的辦法總比問題多,然而,在貧困山區有一個問題是關乎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的先決條件,那就是“思想性”問題。這個“思想性”問題不從村民這個源頭上解決,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將是一句空話。
在平時的調研督查中,遇到某村村民來到村委會叫嚷著要“提前分紅”,這個“分紅”可不是集體經濟壯大了,按照正常程序將村集體經營性資產股權量化分紅收益。村民口中的“分紅”顯得“簡單粗暴”,即“將中央和自治區扶持壯大村集體經濟的100萬元專項資金,直接按人頭平均分給村民”,這讓村干部們哭笑不得。
村民出現這種想法的原因,歸根結底還是政策宣傳不到位。
《半月談》載文《一線扶貧干部三優三盼》中指出“要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必須大力發展集體經濟,并確保集體經濟始終健康發展”。貧困山區農業產業規模小、工業基礎薄弱,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更需要農村黨組織堅強的引領力和帶動力,然而集體經濟啟動資金這一關就難倒了許多貧困村黨組織。近年來,中央和自治區持續加大對貧困村集體經濟的扶持,逐年向貧困村投入100萬元專項資金扶持集體經濟發展壯大。這100萬元扶持資金,就是要給農村黨組織“鼓勁撐腰”,讓發展村集體經濟“有米下鍋”,讓村干部們拓展思路,學會經營,敢闖敢干,以集體性資產的運營為依托,帶領村民脫貧致富奔小康,從而不斷增強村黨組織的戰斗力、領導力和凝聚力。
事業發展,關鍵在黨,關鍵在人。村級黨組織抓好集體經濟工作,重點要從五個方面著手:
一要有堅強有力的基層黨組織做引領。要選優配強村“兩委”班子,抓實抓強黨支部建設,認真貫徹落實《中國共產黨支部工作條例(試行)》《中國共產黨農村基層組織條例》,深入推動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嚴格落實“三會一課”、支部主題黨日、“雙評雙定”等黨建基本制度,把黨員組織起來,把群眾動員起來,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在基層落地生根,使黨支部真正成為黨在基層組織中的堅強戰斗堡壘。
二要有致富有方的帶頭人做帶動。村級黨組織要注重將本村的致富能人吸引到“致富帶頭人”隊伍和村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中,建立“致富帶頭人”檔案,村集體經濟發展項目的選定要多聽取“致富帶頭人”意見建議,在發展過程中還要積極發揮“致富帶頭人”見識廣、法子多、經驗足優勢,借助能人示范帶動集體經濟持續穩定發展。
三要有科學合理的方案做方向。方向比速度重要。要因勢利導、因村施策,從統一經營、股份經營、對外投資諸多發展模式中,41從種養產業、生產加工、租賃發包、農資服務、鄉村旅游等常規和熱門產業中選準一條適合本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的好路子,持續用力、久久為功,打造出本村的示范品牌。
四要有凝聚合力的機制做保障。爭資金不如爭項目,爭項目不如爭政策。村級黨組織要用好各級黨委政府出臺的優惠政策,在土地資源、項目帶動、科技支撐等方面積極爭取政策扶持,為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營造合力攻堅的良好局面。還要全面領會《扶持壯大集體經濟項目管理辦法》精神,建立健全基于農村集體資產所有權的收益分配機制,及時對集體經營性資產進行股權量化,對產業穩定、收入可觀的村集體收益及時進行分紅,進一步提振村黨組織和村民發展集體經濟信心、激發內生動力。
五要有監督管理的約束做兜底。村級黨組織要領導村集體經濟組織做好項目資金安全管理。建立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經營管理與監督分離的制約機制,嚴格按照章程規定設立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大會、成員代表大會、理事會和監事會,充分發揮議事、決策、管理、監督職責,實行民主理財和財務公開制度,自覺接受群眾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