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駐地為“故鄉(xiāng)” 使勁沖鋒在“一線”
    2019-11-01 16:09:00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  作者:田海堂  
    1

    鄉(xiāng)村干部報網(wǎng)
    微信公眾號

    鄉(xiāng)村干部報網(wǎng)
    官方微博

      如何做好脫貧攻堅與鄉(xiāng)村振興的有效銜接,打好脫貧攻堅戰(zhàn),決戰(zhàn)決勝到2020年完美收官,實現(xiàn)農村美,農民富,農業(yè)強這一目標,離不開一線駐村干部、第一書記的拼搏努力,他們用自己的“辛苦指數(shù)”換來貧困戶的“幸福指數(shù)”,贏得廣泛贊譽。在大荔這片美麗富饒物競天擇的熱土上,由114名扶貧第一書記組成的一線戰(zhàn)斗隊、攻堅隊,敢擔當、善作為,激情滿懷成為駐村第一書記真實寫照,這支充滿正氣、斗志昂揚、干勁旺盛的隊伍正以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同大荔人民一道書寫著新時代的歷史華章。他們來自中央、省市縣的不同地方、不同部門,肩負著新時代的使命和重托,肩負著黨組織的信任,肩負著村民熱切的期盼,毅然遠離父母、妻兒老小,為著一個共同的奮斗目標,以強烈的初心使命、責任擔當鏖戰(zhàn)在脫貧攻堅第一線,“不拔掉窮根、不攻克碉堡”就不離村成為他們踐行初心使命的諍諍誓言。 

      2019年,是大荔縣鞏固脫貧成果的決戰(zhàn)決勝之年,也是大荔縣助力鄉(xiāng)村振興的發(fā)展機遇之年。當脫貧攻堅戰(zhàn)的沖鋒號響徹寰宇之際,大荔縣委縣政府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的決策部署,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任務和民生工程來抓,把提高脫貧質量放在首位,精細推進“八個一批”落地落小、到戶到人,確保5326名貧困人口脫貧。投入扶貧專項資金1.03億元,實施產業(yè)培育、基礎提升等各類項目220個,建成韋林山藥、段家紅薯等特色產業(yè)集群17個,著力構建長短結合、多重覆蓋的穩(wěn)定脫貧長效機制。加快推進“兩房”建設,改造農村危房500戶,建成下寨清池等4個社區(qū)服務中心,確保搬遷入住率達100%、舊宅基地騰退率達60%以上。對老年人、殘疾人、重病患者等特定貧困人口,因戶因人落實保障措施,讓脫貧得到群眾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

      關鍵時刻,盡銳出戰(zhàn)。在全省脫貧攻堅“三比一提升”工作部署視頻會議召開后,全縣上下迅速行動,全面貫徹落實會議精神,開展脫貧攻堅“三比一提升”活動,形成了“縣鎮(zhèn)村組戶”五級網(wǎng)格合力攻堅格局,為決戰(zhàn)決勝脫貧攻堅提供堅強保障。大荔縣委組織部立即組織駐村第一書記及縣鎮(zhèn)黨務干部90余人參加為期一周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及脫貧攻堅專題培訓,促進全縣在脫貧攻堅、鄉(xiāng)村振興、社會治理和基層黨建等工作全面提升。大荔縣扶貧辦組織各部門對“兩不愁三保障”拉網(wǎng)式展開再排查、再檢視,緊盯關鍵環(huán)節(jié),抓住問題線索進行核查、復核抽查、督導檢查和整改問責,確保工作實效。許莊鎮(zhèn)、兩宜鎮(zhèn)等及時安排部署,要求村黨支部書記、幫扶干部、貧困村第一書記要切實承擔起“幫扶工作直接責任人”的任務,細化幫扶工作措施,夯實工作責任,做到產業(yè)幫扶措施要精準見效。

      “依法立規(guī)的‘牛書記’!”

      扶貧第一書記作為黨在基層的思想傳播者,黨建工作的執(zhí)行者,密切干群關系的紐帶,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引領者,堅持把基層黨建建強、建活,把村黨支部的組織力、戰(zhàn)斗力發(fā)揮出來,把民心凝聚起來,把黨員這面旗幟亮出來扛起來,成為引領扶貧最靚麗的一道風景線。

      “像這樣有法依法,沒法依規(guī),沒規(guī)依俗,解決好村民鄰里因人員傷亡引起的矛盾,充分利用法律武器讓村民信服,這還是第一次。老黨員老王直面村里的變化,滿是感慨。他所說的“牛書記”——陜西省檢察院駐中漢村的第一書記李金牛。而“牛書記”給村干部立規(guī)矩,事出有因。

      中漢村是一個合并村。近年來,由于“兩委”班子缺乏戰(zhàn)斗力,村里發(fā)展年年是“外甥打燈籠——照(舅)舊”,沒有新起色,還有被別的村超趕的趨勢,村民收入不高,怨氣不少……“之前村里大小事,村干部一合計就定了。”“村里收支多少錢,干了哪些事,一年到頭村民就是一頭糊涂賬。”“村里如何用人,那里有點門道的,就看誰跟誰關系怎么樣……”“牛書記”在走訪中發(fā)現(xiàn),村民對村“兩委”的意見,不止一籮筐。

      “村子渙散,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干部干事不講規(guī)矩,惹得群眾不滿。”“牛書記”帶領駐村工作隊對癥下藥,召開“四支隊伍會”,給村“兩委”干部重塑規(guī)矩,要求村級重大事項都必須在村黨支部的領導下,嚴格按照“四議兩公開”的程序進行決策和實施。同時,制定黨務村務財務公開制度、村干部坐班制度、低保戶評定制度和村民在村務工制度等。

      “有規(guī)矩就要按規(guī)矩辦。”這是“牛書記”二十多年在檢察院養(yǎng)成的習慣。“牛書記”不僅表了態(tài),而且是這樣做的。一步一個腳印,他給中漢村配的“藥方”開始起效,村“兩委”班子工作也逐步走上正軌。

      向院黨組申請撥付脫貧攻堅黨費專項資金9.6萬元,建立中漢村“黨員夜校”。“牛書記”以“樹好合格黨員好樣子”“重溫黨的歷史”為題,為黨員上黨課。同時,工作隊發(fā)揮檢察院法律優(yōu)勢,為村民講解如何防范各類詐騙方法。

      工作隊在走訪中了解到,有九戶村民承包村上土地長達15年未交承包費,給村里造成一定負面影響。“牛書記”利用自己的法律知識和與群眾溝通的誠意,多次與當事人談話談心,最終這些人將拖欠的5萬多元承包費全部上繳村里;督促村委對宴席標準嚴格把關,倡導婚事新辦,喪事簡辦,文明節(jié)儉蔚然成風。迄今為止工作隊已監(jiān)督9起紅白事,至少節(jié)約費用9萬元,有效減輕了當?shù)卮迕竦纳钬摀?/p>

      “出絕招的第一書記!”

      鄉(xiāng)村振興,產業(yè)振興是關鍵;脫貧攻堅,根本出路就是培育產業(yè)孵化產業(yè)。因此,選派第一書記駐村幫扶的“第一要務”就是為幫扶村謀發(fā)展促增收,帶領群眾增收致富。為了打贏這一仗,第一書記們千方百計找門路,堅持把謀發(fā)展促增收作為“第一要務”,圍繞產業(yè)發(fā)展,在“精品”上做文章,既要“輸血”更要“造血”,扶貧扶志又扶智,為群眾增收致富打下長遠基礎,使出渾身解數(shù)。

      “只要還有一個群眾沒脫貧,我都不會離開龍門村!”這就是在脫貧攻堅一線已堅守6個年頭,工作中取得九個第一的第一書記,先后被省市縣鎮(zhèn)評為優(yōu)秀第一書記——趙琦的心里話。

      在這將近2000個日夜里,他作為"省派"駐村第一書記,在村里挨家挨戶走訪調查,與干部群眾促膝談心,深入了解民情,傾聽群眾呼聲,真抓實干。先后向幫扶單位爭取機井扶貧資金4萬元、生產道路扶貧資金5萬元、產業(yè)幫扶資金7萬元。渭南師范學院作為他的“娘家”,三年脫貧攻堅規(guī)劃(2018--2020)擬投入資金92.6萬元。"渭南師范學院冬棗種植與管理技術研究中心"已經掛牌,龍門村冬棗產業(yè)科技扶貧示范園已具規(guī)模;10KWP分布式光伏扶貧發(fā)電項目發(fā)電并網(wǎng),由渭南師范學院新援建的”龍門村20KWP光伏發(fā)電扶貧項目”投入運營。

      “扶貧必扶智、治窮先治愚”,絕不讓貧困村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他幫助龍門小學建設多媒體教室,安裝一體機黑板4套,捐贈新型可升降課桌椅60套、捐贈音樂教學設備和體育器材、少兒科普圖書700冊。現(xiàn)在該小學已成為市級示范小學和市級標準化學校,并更名為"渭南師院龍門小康學校",全村適齡學生入學率達到100%。

      還有被村民稱為“金融書記”的張宏亮,他是人民銀行西安分行駐韋留村第一書記。駐村2年來,他常說,“我自小在農村長大,我對農村和農民有很深的感情,在駐村幫扶工作中,從農民身上在這里我學到了很多,也對新時代的農村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正是以自己親身經歷和對農村、農民的特殊情感,始終把村民當親人,深入群眾,牢記職責,才贏得了村民的一致認可。

      張宏亮充分發(fā)揮自身專業(yè)優(yōu)勢,先后協(xié)調大荔縣農業(yè)銀行、縣信用聯(lián)社,為韋留村民累計授信額度達700多萬元。同時,結合韋留村屬于移民村的實際,積極向大荔縣移民局爭取移民全額貼息貸款240萬元,協(xié)助貧困戶申請小額扶貧貼息貸款30余萬,全村信貸余額超過600萬元,解決農民創(chuàng)業(yè)發(fā)展資金問題。  

      針對駐地雜果樹枝桔桿堆放無序,處置不當易引發(fā)火災和環(huán)境污染等問題,他帶領駐村工作隊赴山東、河北、山西等企業(yè)考察,6天日夜兼程3000多公里,取得可喜成果。已完成1萬噸秸稈顆粒加工廠廠房建設,項目達產后產值將超過800萬元,將直接帶動周邊各村147戶貧困戶脫貧。完成韋留村60KW光伏電站建設,運營后每戶貧困戶年分紅超過500元。按照“能手帶動產業(yè),產業(yè)惠及農戶”的思路,依托黨員致富能手發(fā)展高附加值的月季產業(yè)園,在吸納貧困戶就近務工,實現(xiàn)78戶貧困戶增收5萬余元。通過“品牌推廣+定點銷售+合作社”模式向北京、上海、杭州、西安等城市銷售農產品6萬余斤,不斷樹立農產品品質意識,在帶動貧困戶增加務工收入的同時,為78戶貧困戶每戶分紅400元。

      “夫唱婦隨的‘武書記’!”

      夫唱婦隨的“武書記”,這是三合村村民對省工商學院駐村第一書記陳小武的愛稱。2017年陳小武到村后第一個解決的問題就是盡快把自己安頓下來,由于村部用房緊張,就在村里張羅著找個民房住下來,后來幾經周折,就一個人住到了的水塔房,孤零零的一個院落位于村外1公里外,一個有50米左右的水塔矗立在小院中央成為尋找“武書記”的路標,進入院子,就看到靠近院落一角有兩間房屋,這就是“武書記”的“家”。院落外面就是三合村的墓地,進入十一月份,看到墓地周圍都有各類紙扎的“寒衣”,寒風一吹呼啦啦響,還是很瘆人的。

      “武書記”的妻子張醫(yī)生作為醫(yī)院的內退職工, 原本是好好休養(yǎng)一下,當她來到包聯(lián)村看到丈夫工作環(huán)境后,自己的心再也平靜不下來了,情不由己表示一定要支持自己的丈夫,要給丈夫送去溫暖。

      “我要駐村,既嬌嗔又充滿愛意地對丈夫發(fā)起火!”張醫(yī)生說。“想清楚了,你為了群眾都能舍下身子,我怎能只為自己著想!我要給你一個溫暖的‘小后方’”。

      “剛來的時候條件真不容易適應,洗手、洗碗的地方都在院里,冬天凍得手冰涼,住的屋子沒暖氣,只能用電褥子,夏天,屋里沒有空調、熱水器,晚上沒法洗澡、熱得睡不著覺,上個廁所用手電,蹲下起來皮膚上都不知道被蚊子叮了多少個包……”張醫(yī)生不好意思地說。起初,村民們說的話,她也聽不太懂,但在日積月累中,她慢慢地融入進來,并參與到扶貧中去, 成為一名編外“扶貧人”,村民都知道張醫(yī)生是“武書記”的小跟班。

      村里的年輕人大多在外務工,村里空巢老人很多,張醫(yī)生到村后,經常到留守老人家里探望,幫他們解決生活上的不便,為他們擦洗身子、剪指甲、洗臉、洗腳、換藥……也會陪他們聊聊天,有時她把自己種的蔬菜送給孤寡老人,把幫扶貧困戶當自己的親人,不僅鼓舞了貧困戶熱愛生活的信心,也換來了貧困戶的感恩之心。并利用她的專業(yè)特長,給村民進行防病生活常識小講座,通過一件件一樁樁小事,贏得了村民的一致認可,她也真正成為了村民口中的“村里人”。

      “妻子為我提供了堅實的后勤保障,我扶貧更有干勁了。“武書記”不無自豪地說,駐村3年來,他累計為村里爭取扶貧資金、項目資金100余萬元,鋪設下水管道,打機井20孔……單位出資10余萬元為村里安裝路燈100余盞,幫助村民發(fā)展養(yǎng)雞、花生加工等產業(yè),取得很好效益。

      “退伍不褪色的‘老轉’!”

      扶貧干部工作怎么樣,村民對干部的熱情不會說謊;扶貧成效好不好,村民臉上有答案。

      在柳池村,80多歲的貧困戶蔡鳳蘭高興地說:“我活了這么大歲數(shù),真沒想到現(xiàn)在黨的政策這么好,不但種地給錢補貼,家里有了困難黨和政府還給幫扶,我現(xiàn)在生活得很開心,真心感謝黨,感謝政府,感謝干部。”她說,自扶貧以來,駐村的書記和村干部經常來看望她,關心她的身體健康和生活狀況,送來一些雞蛋和日常用品,有時駐村的書記還騎三輪車帶我到鎮(zhèn)上購物什么的。老人所說的駐村書記就是陜西省委政策研究室駐柳池村第一書記——老轉。

      據(jù)老轉講,“我生命中有了當兵的歷史,又加入了公職人員的行列,它們的共同點就是來自于人民,而服務于人民。”這只是扶貧干部時刻把村民疾苦掛在心上、記在心間的一個縮影,說這話時,讓人看到了扶貧第一書記的為民情懷,體會到了村民的淳樸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深切感受到,群眾對黨和政府的感恩之情溢于言表。

      2014年,省委政研室包聯(lián)柳池村至今,先后選派了13名干部駐村扶貧,其中有5位第一書記。扶貧干部作為“思想庫”和“智囊團”成員的一份子,他們的到來到底能給這個貧困村帶來什么?剛開始,村干部和村民們也不知道下派駐村的扶貧干部是什么樣的一個狀態(tài),駐村干部自己心里也沒底。

      從駐村之初的一度迷茫,不知道能為村民做什么到他們用忠誠踐行初心使命,用腳步丈量田間地頭的距離,用沾滿泥土的芳香味,挨家挨戶走訪,把“政研人”哪種勤奮執(zhí)著為民的工作態(tài)度,潛移默化地感染著、融化著每一位村民,最終成了真正的“知心人”,他們始終將職責扛在肩上,使命記在心間。

      針對村情民情社情和地理位置特點,他們從抓黨建、培育產業(yè)、挖掘文化資源、制定發(fā)展規(guī)劃等多點破題,為柳池村制定“一體兩翼”(一體:特色旅游,兩翼:農家樂、雜果種植)主導產業(yè)規(guī)劃。通過各種各樣的途徑讓外界認識了柳池村,客人對這里的田園、文化和特產贊不絕口,村民們自豪感油然而生。

      歷任第一書記團隊和村“兩委”干部接續(xù)用力,帶領黨員群眾積極行動,克服重重困難,多方協(xié)調籌措資金300余萬元,為村里安裝太陽能路燈200余盞,打造水泥生產路1.6公里、固化砂石生產路2公里、整修排堿渠4公里多,建成污染處理廠一座,修建澇池一個,栽各類綠植花卉1000棵(株),清理垃圾200余噸,清理污水溝4000余米,改水288戶,改廁200多個,拆除養(yǎng)殖場10000多平方米。把昔日污水橫流、刮風一身土、雨天兩腳泥的破舊村莊,打造成干凈整潔、天藍水綠、既看得見鄉(xiāng)愁、又留得住村民、生機勃勃的美麗鄉(xiāng)村。該村先后被評為“省級衛(wèi)生村”“省級美麗鄉(xiāng)村示范村”“市級文明村”“縣級幸福村”“縣級平安村”……柳池村成為遠近聞名的美麗鄉(xiāng)村。

      村民老馬說,基礎好了,環(huán)境美了,村民的口袋也要鼓起來,發(fā)展農業(yè)經濟關鍵。第一書記和村兩委干部一班人,緊盯現(xiàn)代農業(yè)產業(yè)扶貧項目落地:搭建防雹網(wǎng)200畝、果園行間種草1500畝,種草面積占到了蘋果面積90%以上,覆蓋全部貧困戶;向村民免費發(fā)放打草機、打藥機、微耕機等機械設施140件套,復合肥、生物肥150余噸,有效提升村民務農富農的積極性。

      一張藍圖干到底,一茬接著一茬干,這是扶貧第一書記的好傳統(tǒng)。借著大荔打造全域農業(yè)公園的東風,他們把柳池村道路景觀、鄉(xiāng)村景觀、田園景觀融入全縣的大景區(qū)、大花園建設中,讓參觀調研學習的團隊、慕名而來的游客一波接著一波來到柳池,以聚賢莊為龍頭的農家樂游客爆棚,生意一天比一天好,“品‘九品十三花’美食,體驗農耕文化,留得住鄉(xiāng)愁”成為村民的口頭禪。

      農家樂老板梁子樂呵呵說,“現(xiàn)在一天來的人數(shù)趕上之前一個月人多,一年下來掙個10多萬元還是不成問題的!”

      真正嘗到了旅游扶貧的甜頭,村里推動土地適度規(guī)模流轉的工作也陸續(xù)展開,如今建成了銀杏林苗圃,新增冬棗上百畝,種植雜果面積達上千畝,年利潤達500多萬元。貧困戶老王說,“今年蘋果收成好,6畝地賣了3萬多元,加上兒媳婦在聚賢莊上班,每月工資1500元,我再打點零工,今年日子就好過多了。”

      “結合村里閑散勞動力和貧困戶情況,老轉和村“兩委”干部及時組織村民參加縣鎮(zhèn)各類職業(yè)技能培訓,加強與高鐵站、農家樂、苗圃、果業(yè)合社溝通聯(lián)系,解決了200多人的就業(yè)問題,使農戶每年增收400萬元。累計舉辦各類講座20多期,培訓村民500人次,組織村干部、致富能人外出考察、現(xiàn)場示范學習20多人次,開闊了柳池村群眾的眼界,更新了思想觀念,增強了他們發(fā)展致富的信心和決心。”老轉不無自豪地講。

      老轉和駐村工作隊員始終立足基層實際,站在全局的高度思考、研究問題,謀劃、指導工作,緊緊抓住帶有方向性、基礎性、長遠性的工作不放,并找準開展工作的切入口和著力點,聚焦發(fā)力,精準施策,加強對產業(yè)發(fā)展、村集體經濟和黨組織軟弱渙散村等積極開展調研,先后在光明網(wǎng)、共產黨員網(wǎng)、中青網(wǎng)、人民傳媒網(wǎng)、鄉(xiāng)村干部網(wǎng)和《西部報刊》《中國退役軍人》等網(wǎng)絡和雜志上發(fā)文

      20余篇,起到了很好的宣傳效果。

      兩年來,村干部樹立“干部干事要讓群眾跟著有奔頭”的志氣和目標,在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班子的共同努力下,一條條意見、一項項舉措變成了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到的實績。柳池村貧困人口從2015年的18戶64人減少到2019年的1戶5人,貧困戶人均年收入從原來的3100元增加到4800元。

      實踐充分證明,全縣第一書記用實際行動和無聲的語言在踐行著初心使命,把基層特別是脫貧攻堅一線作為學習歷練的平臺和難得機會,給思想上充了“電”,精神上補了“鈣”,工作上加了“油”,以“敢干”闖出了新路,“競干”展示了風采,“苦干”結出了碩果。加強對黨組織軟弱渙散村的幫帶,勇于發(fā)揮帶頭作用,建立健全組織生活、民主決策等制度,積極調動黨員干部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熱情和激情。充分利用自己的政策優(yōu)勢、部門優(yōu)勢和技術優(yōu)勢,協(xié)助村上盤活集體經濟、培育優(yōu)勢產業(yè)、引進資金項目、爭取政策支持、優(yōu)化發(fā)展環(huán)境,想方設法幫助其調整產業(yè)結構,發(fā)展相關產業(yè),拉動集體收入增長,增加群眾收入,以新時代的眼光、路子,搞好區(qū)域經濟發(fā)展,全力脫貧攻堅,扛起鄉(xiāng)村振興的戰(zhàn)旗,帶領基層群眾奔小康。以腳踏實地,務實肯干的工作作風展示扶貧“第一書記”的形象,派出單位的形象,黨委和政府的形象,事事時時處處想著群眾,大事小事體貼入微地關愛群眾,把群眾當成自己的父母親人,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及時把黨和政府的關心關懷和關愛送到群眾心坎上。  

    責編:車婧
    免费无码中文字幕A级毛片|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片在线观看| 一区 二区 三区 中文字幕| 中文亚洲AV片不卡在线观看| 亚洲男人第一无码aⅴ网站| 午夜无码伦费影视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日产乱码高清app| 自拍中文精品无码| 亚洲av午夜国产精品无码中文字|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不卡|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少妇无码太爽了不卡在线观看| 免费精品无码AV片在线观看| 亚洲成在人线在线播放无码|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有码| 亚洲一级特黄大片无码毛片| 惠民福利中文字幕人妻无码乱精品| 亚洲AⅤ永久无码精品AA| 久久精品中文无码资源站| 精品无码无人网站免费视频| 最好看的2018中文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欧美日韩亚洲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日韩国产中文精品字幕自在自线| 亚洲精品成人无码中文毛片不卡| 老子影院午夜精品无码| 18禁无遮拦无码国产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播放| 秋霞鲁丝片Av无码少妇| 亚洲AV无码AV男人的天堂| 天堂а√中文最新版地址在线| 熟妇人妻中文a∨无码| 人妻少妇看A偷人无码精品视频| 亚洲AV无码久久寂寞少妇| 曰韩中文字幕在线中文字幕三级有码| 自慰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精品久久无码人妻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无码AⅤ片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你懂得| 在线中文字幕视频| 久久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