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仁都日布(右)在卡點檢查工作。 包沙琳供圖
在內蒙古烏拉特后旗烏蓋蘇木,氣溫逐漸爬到了零度以上,田里農民整地的身影越來越多。又是一年春耕時,接下來到了三四月,小麥、玉米、葵花都將下種。防控疫情下的農牧區,農資儲備充足嗎?
“我們這里倒不缺農資。”烏蓋蘇木黨委書記吉仁都日布底氣很足,他告訴記者,盡管內蒙古的春耕時間比較晚,但是牧區的牧民們從冬季開始就一直忙碌著接羔保育的工作,對養殖、種植業的物資調配,蘇木黨委更是“早謀劃、早安排、早部署、早分發”,并沒有因為疫情而落下。
據了解,烏蓋蘇木依托網格化管理,各嘎查聯防隊通過入戶排查、電話、微信等形式,每周兩次統計農牧民生產生活所需物資,數據匯總之后,吉仁都日布就和農資公司老板對接上,化肥、農藥、消毒液林林總總一張清單全搞定。由于貨源在旗外,在非常時期處處設卡的情況下,如何保證按時運進來?吉仁都日布介紹,烏蓋蘇木對農畜產品和農牧業生產資料嚴格執行“綠色通道”制度,保障調運暢通,再由蘇木黨員流動綜合服務隊和各嘎查村聯防隊配送分發到農牧民家門口。牧民王喜和原來是一名貧困戶,后來通過幫扶養羊脫了貧,今年家里有80多只羔羊,有了蘇木、嘎查統一調配物資、指導防疫消毒,他的這些“寶貝”得以安然過冬。
梳理一個多月來的防控工作,吉仁都日布說壓力確實很大。烏蓋蘇木雖然只有6個嘎查村,但處于3個旗縣的交叉地帶,人員來往復雜,防控工作壓力較大,黨員干部大清早排查,摸黑入戶,不分晝夜,還新創了二維碼掃碼排查、防護用具閉環處理的模式。
除了“嚴”,烏蓋蘇木的這個春天也分外“暖”。一二月份,烏蓋蘇木頻頻寒潮來襲,在零下十幾度室外卡點執勤的工作人員很辛苦。蘇木黨委統籌各方資源,力保防疫物資充足,讓他們吃飽穿暖。值班帳篷扎牢沒有?棉被、熱水夠不夠?吉仁都日布每到卡點檢查,必關心這些問題。吉仁都日布告訴記者,不僅鄉鎮黨委關心著一線抗疫“戰士”,普通農牧民也牽掛著這些守門人:和豐村的一位建檔立卡貧困戶冀子榮,自己開著三輪車把炭和柴火送到了卡點工作人員的手中。他說,在他最困難的時候是黨和政府伸出了援手,現在這個特殊時期,他也想盡一份力回饋社會。吉仁都日布與記者分享的另一則暖聞是:富海嘎查一位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村民家里斷了注射藥,而旗醫院沒有這種藥,鄉鎮衛生院打聽到呼和鎮的一位病友那里還有“余糧”,最終通過烏蓋蘇木、呼和鎮、巴音鎮黨員干部2小時的接力,藥終于送到了患者手中。現在,防疫形勢向好,一些農牧民有序出去打工了,各村的集體經濟產業如蔬菜大棚、藥材基地也逐漸投入生產。“一切逐漸‘小跑’起來了。”吉仁都日布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