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來書記”不見外——在遼沈大地聽選派干部的故事
    2020-12-04 09:16:00  來源:鄉村干部報  作者:本報記者 丁 青 李 慧 本報通訊員 錢 隆 安 邦  
    1

    鄉村干部報網
    微信公眾號

    鄉村干部報網
    官方微博

      沈陽市法庫縣依牛堡子鎮祝家堡村第一書記方偉(右)發展“稻蝦共養”助民增收。

      本溪市本溪滿族自治縣南甸子鎮馬城子村第一書記楊松濤查看木耳長勢。

      近日,隨著電影《外來書記》上映,遼寧省2萬余名選派干部的形象走進觀眾心里。銀幕上每一個鏡頭都是“現實版”的還原,折射出選派干部群體的奮斗姿態。

      2018年以來,遼寧省分三批從省市縣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選派了2萬余名干部到鄉村工作,實現全省839個鄉鎮和1.17萬個行政村全覆蓋。在選派干部努力下,全省11個貧困縣摘帽、647個貧困村出列、28.68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甩掉“貧困帽”,97.4%的村集體經濟“空殼村”實現零的突破。這些“上面”派下來的干部,雖然戰貧的方式有所不同,但拼搏的底色卻是一樣的。日前,記者行走遼沈大地,聽鄉親們講述選派干部的故事,“‘外來書記’不見外,比自己人還親。”是記者聽到的高頻詞。

      筑強堡壘,讓人心聚起來

      第一書記王曉東,是電影《外來書記》的主人公。他進村第一眼看到的就是破敗不堪的村部,以及堆滿雜物、多年不用的黨員活動室。法庫縣朱家堡村第一書記方偉看過電影后感同身受:當初他到村里時,村干部基本在家辦公,黨員情緒低沉……“看見的是村部大門上鎖,看不見的是黨員群眾心頭之鎖。” 方偉決心重建村級活動陣地,把散了的人心“聚”起來。

      方偉隨之忙碌起來,籌措黨建經費10萬元修建村部。項目開工期間,方偉平均每天工作12小時以上,13天后,村級活動中心煥然一新,全村干部群眾有了歸屬感。依托活動中心開設的便民服務窗口,讓村民辦小事不出村。“方書記是個干事的人”,村里的黨員群眾毫不吝嗇地將贊美之詞送給他。

      蓋州市楊運鎮楊運村駐村工作隊隊長兼村第一書記騰卓接手的也是一個“爛攤子”:村干部辭職的辭職,經商的經商,“兩委”班子一盤散沙,甚至出現“互拆臺”“拉倒車”等現象。騰卓迎難而上,堅信“沒有啃不下的硬骨頭”,根據村民推薦,騰卓一次次登門走訪,成功說服了3名離職村干部重新上崗,并以“臨時聘用”方式配齊村干部隊伍,培養了2名后備力量,規范發展了5名預備黨員。

      建強基層組織作為駐村第一書記的主要職責,選派干部們扎實推進農村基層黨建“整鄉推進、整縣提升”示范縣鄉創建行動,發力黨組織標準化規范化建設,積極參與軟弱渙散村黨組織整頓建設,調整清理不盡職不合格村干部,穩妥推進村黨組織書記、村民委員會主任“一肩挑”,黨支部的凝聚力、戰斗力顯著增強。

      發展經濟,讓腰包鼓起來

      農村黨建,不是熱熱鬧鬧搞活動,更不是制度上墻了事。只有將黨建工作與強村富民中心工作深度融合,才具有無窮的生命力。

      軟弱渙散村、空殼村、貧困村3頂帽子,曾經戴在本溪滿族自治縣南甸子鎮馬城子村的頭上多年。這是一個水庫移民村,人均土地只有1畝多,第一書記楊松濤第一次驅車去村里時,導航上怎么也找不到。在這個看似沒有任何資源優勢的村子里,楊松濤卻慧眼識寶:山上有一泓山泉,用山泉水澆灌木耳,品質好、價格高、市場潛力大。在縣水庫移民開發局支持下,村里建起了3個跨度10米的木耳大棚,種植了4萬棒木耳,當年木耳產量達2000斤,獲利近10萬元,十多年了,村集體賬上第一次有了收入。楊松濤趁熱打鐵,注冊成立了山泉人家農業合作社以及“冷山泉”“泠溪湶”木耳商標,兩年間共為村集體增收30萬元。

      窮不生根,富不天生,有產業就有致富希望。同樣地,撫順市新撫區前鄧村駐村第一書記張鵬坤發揮區位優勢,推動建成2個現代農業園區,年產值近千萬元,解決勞動力46人,帶動9戶貧困戶脫貧;組織笨雞養殖戶和低保戶成立艾牧生態合作社,每戶每年可增加2000元收入。

      發揮視野寬、信息靈、人脈廣的優勢,“一村一策”理清發展思路,爭取資金發展產業項目,是遼寧駐村第一書記們的共同選擇。截至目前,累計培育引進各類產業項目1.36萬個,領辦農民專業合作社4300余個。

      貼心服務,讓堵點通起來

      “政聲人去后,民意閑談中。”為村民辦實事,是第一書記們贏得口碑的關鍵。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你很難想象,泉眼溝村的百姓祖祖輩輩喝的竟然是渾濁且有異味的地表污染水。” 調兵山市曉南鎮泉眼溝村第一書記景皞剛到村走訪時,村民非要讓孩子出去買瓶礦泉水招待他。他拒絕了,接過村民遞來的水抿了一口,差點嘔了出來。景皞暗下決心,一定要讓老百姓喝上干凈水。調研、立項、跑資金……沒想到的是,工程開工后,第一口井打下去40米就遇到巖層,換個地方還是如此。景皞沒有灰心,通過外聘經驗豐富的勘測隊終于找到了新的打井點,出水那天全村近千村民奔走相告。

      阜新蒙古族自治縣招束溝鎮拉各拉村第一書記劉勝偉,被村民稱為“貴人”,經他牽線,村里建起了“盛京滿繡技藝傳承扶貧車間”,讓留守婦女圓了家門口就業的夢想,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0人,月工資二三千元。扶貧車間成立不到4個月,完成作品近200件,創造效益12萬元。

      基層干部離群眾最近,服務群眾最有優勢。兩年多來,駐村干部共為群眾解決就業、看病、飲水等問題8.8萬余件,把黨和政府的關懷送到群眾心坎上。

      創新治理,讓村風好起來

      “村里的錢怎么花,要讓群眾來當家”“村里的事怎么辦,要讓群眾說了算”……類似的標語,在撫順市新賓滿族自治縣永陵鎮五道堡村隨處可見。

      五道堡村,曾經因支部組織力差、黨員管理松懈、村級事務不透明,被定為軟弱渙散村。2019年,五道堡村成為永陵鎮鄉村治理試點村,駐村第一書記楊國生提出“黨建引領,三治(自治、法治、德治)融合”。他牽頭成立了 “三治工作理事會”,有黨員、志愿者21人參加。“小小理事會,作用卻很大。”楊國生說,之前村里集體經濟項目種植山野菜需要用工,可讓誰去、不讓誰去都有紛爭。借著“三治”理事會每月開展的“村民說事”活動,最終確定了輪流務工制度。同時,收集村民建議12條,提高了參與村級事務的積極性。

      不僅如此,曾經的五道堡村大操大辦陋習盛行,不光紅白喜事、喬遷升學,就連母豬下崽也要擺酒席,村民苦不堪言。當楊國生開會部署整治時,會才開到一半,一位村民竟激動地拍桌子大罵,“這么多年的習俗你說禁就禁了?我彩禮都花出去兩萬多了,要是不辦誰補給我?”會后,楊國生逐戶走訪征求意見,在多數村民的支持下,修訂了《村規民約十條》,此后再無大操大辦現象發生。現在的五道堡村,鄰里糾紛少了,民風淳樸了,居住環境更美了……

      創新治理、促進和諧。在遼寧鄉村,村級重大事項決策“四議一審兩公開”等善治制度紛紛落地,老百姓的幸福指數大大提升。  

    責編:車婧
    精品高潮呻吟99av无码视频 | 国产精品无码素人福利|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野外 | 国内精品人妻无码久久久影院| 中文字幕国产精品|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无码| 中文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不卡| 高清无码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 伊人久久精品无码av一区| 欧美日韩亚洲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天堂网| 人妻少妇看A偷人无码精品| 人妻无码人妻有码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无码av天堂| 亚洲动漫精品无码av天堂| 中文午夜乱理片无码|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亚洲桃色 |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无码一区| 一本久中文视频播放| 天堂无码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专区电影在线观看 | 岛国av无码免费无禁网| 国产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中文字幕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本日|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 狠狠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 中文字幕无码乱人伦| 天堂中文在线资源| 无码AV动漫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裸奔| 日韩欧美中文在线| 亚洲精品国产日韩无码AV永久免费网| 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AV|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亚洲中文字幕不卡无码| 无码专区一va亚洲v专区在线| 久久午夜无码鲁丝片| 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丨| 最近更新免费中文字幕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