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村里有人養狗不栓繩,這些狗就在村頭到處跑,還隨地大小便。”
“村里有文明養狗的各項規定,我們將進一步加大文明養狗的宣傳力度,歡迎大家一起來監督不文明現象。”
9月18日上午,太陽火辣辣的,山東省臨邑縣興隆鎮興隆村陽光報告會現場也“辣味”十足,村黨組織書記現場做完述職報告后,村民或舉手提問,或直言說建議,現場互動十分熱烈。經過一個多小時的現場問答,村民的合理訴求和各類問題都得到了解決或答復。
別看現在的陽光報告會“辣味”十足,剛開始推行的時候卻是困難十足——干部怕駕馭不了局面,老百姓不相信能反映真問題,甚至懷疑這是在搞形式。自臨邑縣村莊建制規模調整后,857個村融合為429個。村莊數量雖然變少了,但村莊體量卻變大了,治理難度增加了。如何提升村級工作運行規范化、透明化水平,避免“村民不明白、干部不清白、矛盾常存在”的治理困境?臨邑縣決定每月在不同鄉鎮(街道)開展陽光報告會現場觀摩,按照“先期試點、現場觀摩、全面鋪開”三步走,各鄉鎮(街道)黨建共同體、村(社區)等結合主題黨日同步開展,走出了一條“干部報告、村民質詢、多維監督”的村務公開新道路。
4月15日,臨邑鎮朱家胡同村率先開展了全縣首場陽光報告會。因是第一次舉行這樣的觀摩活動,現場人很多,預先擺放的凳子都坐滿了,有的村民站著圍觀。村“兩委”成員、黨員群眾代表在座,聽村黨支部書記匯報村集體經濟收入、黨員發展情況等“三資三務”情況,接著村民開始找問題、提意見。人居環境整治中的衛生死角、村級治理中的管理盲區等58項問題浮出水面。“我家緊鄰廣場,深受廣場舞噪聲困擾。現場提了問題后,村書記當天便限定了活動時間,規定了音響聲量,現在晚上在家不煩神了。”在臨邑鎮對朱家胡同村“陽光報告會”的回訪中,村民崔秀萍開心地說。
首場陽光報告會后,全縣各村(社區)陸續全面鋪開,廣大村民稱之為“村級問政”。“口號”喊得響,更要做得實。陽光報告會嚴格落實“一述、兩問、三定、四評”四個環節,“群眾問的事再小,都當大事去研究”。“開展現場觀摩,參會人員、過往群眾都是問政員,通過不繞彎子、不給面子揭家丑、露家底,推動村級治理工作再上新臺階。”臨邑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梁蕊說。臨邑縣還建立了會后復盤整改機制,對照制度深挖環節漏洞,并推出幫包聯系機制,規定鄉鎮(街道)班子成員每季度至少參加一次所聯系片區的陽光報告會,組織部每月對現場觀摩開展情況進行把脈問診。“村級能夠自行解決的,及時督導相關人員限時辦結;村級解決不了的,由鎮黨委政府牽頭解決;鎮黨委政府解決不了困難的,由縣直部門聯動解決。”梁蕊表示,臨邑縣建立起縣鄉片村“四級聯動”機制,確保“鄉鎮吹哨、部門報到”,讓問題有效化解。
據統計,臨邑縣陽光報告會共收集問題4355個,制定措施1.4萬余項,目前已解決4285件,問題解決率98.4%。同時,全縣用好考核“指揮棒”,推行常態化“雙督導”,各鄉鎮(街道)每半年對轄區村(社區)開展情況進行全覆蓋督導;組織部成立督導組,通過電話調查、視頻連線、實地督導等方式開展大督查。4月份以來共督辦問題185個,并全部落實整改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