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福建省明溪縣了解到,該縣在實施“人才回引”工程中,篩選出221名重點回引對象,已累計回引大學畢業生、退休及退居二線干部、退役軍人、在外經商能人、海外華僑等優秀人才97人回村任職、回鄉創業,實現全覆蓋到鄉村振興示范村、產業薄弱村等重點村建功立業。明溪縣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人才回引’系列舉措充分實現了人才與鄉村的‘雙向奔赴’,明溪縣鄉村振興人才支撐得到了強化,鄉村振興進程全面加快?!?/p>
精準引才,推動鄉村產業旺起來
沿著蜿蜒的山路盤旋而上,剛下過雨的胡坊鎮肖家山村氤氳在薄霧之中,潺潺溪水伴著清脆鳥鳴,抬眼望去,古木、古宅、古寨、古廊橋串聯成一幅寧靜、厚重的人文卷軸。
云上小院內,三五成群的游客正悠閑地體驗著彩虹滑道、攀巖墻、射箭等娛樂項目,拍照打卡、圍爐煮茶、觀景放松,不時傳來歡聲笑語?!按妩h支部明確打造‘魅力肖家山’文旅發展目標,去年吸引游客突破10萬人次?!笨粗鴣韥硗娜巳海ぜ疑酱甯刹坑啾乩るy掩喜色。
回想起大學畢業后到村任職的這兩年,余必坤又難言輕松。如何避免鄉村旅游規劃同質化,是他兩年里思考最多的問題。他一邊主動到長汀丁屋嶺、大田屏山、永安貢川等地,對標學習傳統村落的保護和開發鄉村旅游,一邊做好年輕消費者的喜好調研,挖掘適配肖家山村情實際的項目。驛站咖啡館、網紅戶外天幕基地等一個個特色鮮明的旅游體驗項目,在他的手上策劃、對接、落地。
“我已經58歲了,鄉村振興的舞臺是屬于年輕人的,必坤是福建藝術職業學院音樂表演專業畢業的大學生,他思維活躍、朝氣蓬勃,肖家山新業態的發展需要他。”肖家山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余世勤對余必坤有很高的評價。
針對肖家山文旅規劃的需求導向,明溪縣還回引另外8名能人到村任職或創業。匈牙利歸國華僑黃崇旺投資建設“云上小院”康養休養吧;建筑設計專業人才馮明華,專業對口傳統村落保護開發,主動承擔起寫生基地項目的設計對接監督等工作;特邀國家文旅部中國社會藝術協會副主席、中央美術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余潤德鄉賢指導美育研學基地建設,吸引更多的著名畫家來肖家山指導或寫生。
藍圖已繪,未來可期?,F如今,肖家山村仍在持續向全社會公開招聘“鄉村振興合伙人”,吸引廣大有識之士回鄉創業,參與項目建設,一場人才與鄉村“雙向奔赴”的大幕已緩緩拉開……當前,明溪縣回引的25名“新農人”在農村一線如火如荼的創新創業,推動鄉村旅游、生態觀鳥、硒鋅貢米等特色產業做大做強。
才盡其用,強了村莊富了村民
城關鄉獅窠村環境優、交通便利、養蜂能人多,卻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因蜂而富。一只蜜蜂能否帶動一項產業,村里人一直期盼著。在明溪縣“人才回引”政策的號召下,1990年出生的曾金明放棄福州月薪8000元的銷售工作返鄉,帶著村民們做起了甜蜜事業的文章。
返鄉第一天,曾金明就到散養蜜蜂的農戶家中走訪調查、征求意見。養蜂規模小而分散、蜂種品質參差不齊、技術存在難關,導致蜂農收入不高,問題的根源還是缺少主心骨把各方資源力量整合起來。
長期在外做銷售工作,練就了曾金明善于尋找資源、整合資源的能力。上面有啥政策、有啥項目,凡是和村里發展相關的,曾金明都全力爭取。經過多方努力,計劃中的發展項目一個個落了地:詩窠中蜂養殖合作社成立,合作社員5戶,建設7個標準蜂場,中蜂養殖規模達到440箱;縣農業農村部門補助了紫云英種子,1600多畝紫云英為蜜蜂提供了豐富的蜜源;合作社統一購買發放蜂種、統一提供技術服務、統一品牌銷售渠道,給予政策兜底;發展電商直播,采取“線上+線下”銷售模式將蜂蜜銷往全國各地……
2021年村級組織換屆,曾金明高票當選獅窠村黨支部委員?!盎鶎狱h組織是鄉村振興的主心骨,既然村民們信任我,那我一定會在帶領村民致富的道路上堅定不移地走下去?!痹鹈髡f?,F在,詩窠中蜂養殖合作社社員已增加到50戶,村集體入股30萬元到合作社,養殖規模達到1500箱,年銷售額超150萬元,每年促進村財增收2萬余元。
發揮余熱,讓鄉村治理更加有效
在楓溪鄉小珩村銀發人才工作室,一位老者揮毫潑墨,遒勁有力的幾個大字躍然紙上,陣陣墨香讓人為之一振。輕輕放下手中的毛筆,楓溪鄉原副鄉長黃洪根說起了他退而不休的故事。
近年來,明溪在全縣全面推行“銀發黨建”模式,小珩村率先成立銀發人才工作室,黃洪根成為工作室引進的第一位成員,任小珩村鄉村振興指導員。和黃洪根一樣,還有12名科級以上退休或退居二線干部被引回來選聘為鄉村振興指導員、第一書記或“跨村聯建”聯村黨組織書記。
“農村工作干了一輩子,哪能輕易割舍得下。”調解家庭糾紛、做群眾工作、環境整治、項目施工等,村里的大小事黃洪根都放在心上,積極主動地為小珩村發展建言獻策。
為破解鄉村基層治理中“干部埋頭干,村民站著看”難題,黃洪根一邊到周邊地區調研“取經”,一邊利用早年工作積累的資源四處“求教”。他身上有股“難題不解不罷休”的韌勁,同工作室其他成員、村“兩委”班子在小珩探索推行夜駐、夜訪、夜談、夜學、夜議、曉行“五夜一行”的全天候工作法,確保群眾都參與到鄉村治理中來,提升群眾參與感。
那段時間,為了檢驗工作法的成效,黃洪根白天下村入戶、晚上在村部值班,時時刻刻都跟群眾待在一起,聊的話題也三句離不開村民們的生活和村莊的發展。楓溪鄉干部余貴根說,如今村里人心凝聚,離不開黃洪根同志的努力,大家看在眼里、記在心里,都對這位退休老干部由衷地佩服。
夜晚,看著人氣越來越旺的小珩村村部,黃洪根頗有成就感。美麗庭院評比、積分制、師徒制……如何走出一條符合小珩村實際的鄉村善治之路,他已早有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