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上海市金山區廊下鎮中北部的南陸村歷史底蘊深厚。元代陸居仁、邵天驥的高仕遺風、明代姚家文化的500余年傳承,浸潤著這方水土,于是,頌書飲茶、禾下乘涼成為“耕讀南陸”的題中應有之義。
金山區廊下鎮南陸村駐村第一書記 李惠
歷史與未來,在川行而山止的時代風口交匯;恰如此刻,我們與南陸村相遇。
區域面積3.78平方公里的南陸村,正立足文化之源與稻種之源致力打造生態科創·田園樣板,以文化振興鑄就“廊下之根”的底蘊;聯合市農業生物基因中心推進節水抗旱稻國際策源中心項目,守好農業“芯”;以黨建為引領持續推進“潔美鄉村”建設,探索現代化鄉村治理新模式,用誠樸勤仁鋪筑高質量鄉村振興發展之路!
為了讓貨不愁賣,金山區駐村工作組牽頭開發了“滬上好物,書記帶路”線上商城,與線下地推聯動呼應,只為實現上海優質地產好物與消費者的雙向奔赴。
經過市場的驗證,發現村里的39.9元蔬菜大禮包最好賣,得到了顧客的肯定,有什么秘訣?村里的種菜能手陳志國最有發言權。
駐村半年來與陳志國打交道很多,我一直叫他“陳總”,他很不好意思,讓我叫他“老陳”,零下四度的金山區很冷,所以我們到大棚里站著聊了2個小時——站累了就蹲著,蹲累了就站起來……
1971年出生的陳志國,湖北恩施人,四五歲就開始干農活,8歲開始下地插秧,20歲開始正式種菜。除了中間八年多在浙江打工,滿打滿算種菜有20年了,擁有非常豐富的種菜經驗。
很多人種菜種著種著就離開了,老陳到南陸6年多,能堅持下來并做成那么大的規模非常不容易。
陳志國很靦腆:“書記,你讓我說我倒也說不大上來,但是你要是讓我看到地里的菜,我就能知道這個菜什么品質、存在什么問題、需要怎么改進怎么提升。”
關鍵是水分跟土壤,這兩樣處理不好的話,有時候種出來的菜是甜的,有時候是苦的。
我問:“我現在跟你學,同樣的水分土壤條件,我能種出跟你一樣的菜嗎?”
他特別自信——肯定不行!種菜需要經驗,經驗需要時間。然后他打開了話匣子,神采飛揚地跟我講種菜的相關。
如今,“滬上好物”商城的帶貨讓他初步嘗試網上賣菜,他很新奇也有些無措,但他覺得這是一條值得嘗試的道路。
金山區廊下鎮南陸村駐村第一書記 李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