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一過,年終考核就在各地拉開帷幕。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大學生村官在QQ上告訴記者,他們鎮里的年終考核就是填寫一張考核表,除了基本信息、德能勤績、村官自評之外,然后就分別由村委、鄉鎮、區委以及市委蓋章了事。至于最終評定等級是優秀還是稱職或者不合格,則完全由鄉鎮領導說了算。他雖然在村里做了不少實事,受到了村民的稱贊,但因和鄉鎮領導不熟,考核結果只是“合格”。
這位大學生村官的抱怨,盡管只是個例,但完善年度考核制度,卻是每位大學生村官的期盼。在村官心目中,考核制度哪些地方需要完善呢?
“考核,誰當評委很重要。我覺得應該讓村民來當評委。因為村民與村官朝夕相處,對村官的情況最熟悉。村官干得好不好,是真心實意還是弄虛作假,村民最有發言權。村民說話往往比較直,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這樣對每位大學生村官才算公平,也不會出現那種干得好但考核結果卻不好的情況了。”重慶市南岸區長生橋鎮共和村支書饒翔宇建言。饒翔宇所在的長生橋鎮考核辦法就很有新意:在評議會前一天,由鎮領導在各村上報的黨員和村民代表名冊中隨機選擇30人組成村級評議小組,參與無記名投票,從思想道德、工作能力、學習表現、工作業績、遵紀守法等5個方面為村官打分。村官們對這一考核辦法的滿意度很高。
“考核不能僅僅局限于年終一次,還要和月度考核、季度考核相結合。”山西省晉城市高平市河西鎮朱家村村委委員李靜對考核方式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她說,“常態表現+村民打分,雙管齊下,可以最大程度地防止一些有投機心理的村官渾水摸魚。”
還有一些村官向記者“訴苦”:考核內容過于偏重創業,體現不了村官崗位職能的多樣性,容易挫傷那些熱衷服務百姓、從事村務管理者的積極性。比如,有一個地方在今年的考核加分項目中突出創業為主,甚至將分值細化為投資規模,規定創業項目固定資產投資規模1—10萬元(含10萬元)的,加0.5分;10—20萬元(含20萬元)的,加0.7分;30萬元以上的,加1分。“通過創業帶民致富,在考核中加分無可厚非。但創業并不是大學生村官的唯一職責。提供各類致富信息,組織開展群眾文體活動,參與排查調解矛盾糾紛,為村民代辦各種事務等,都是大學生村官參與新農村建設、奉獻智慧和汗水的舞臺,考核不能過分厚此薄彼,眼睛只盯著創業一項。”湖南省一位村官談了自己的感想。
那么,考核內容如何設置才能更科學、讓大學生村官各顯其能呢?安徽省黃山市黃山區的辦法較有借鑒意義。黃山區委組織部把考核的重點放在大學生村官有沒有做實事,有沒有為老百姓解決難題上,對具體內容則不拘一格。該區甘棠鎮莊里村黨委委員聶力組建的腰鼓隊,豐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同時,她結合該村實際情況和發展思路,上門深入走訪有代表性的百姓,發現并解決了不少難題,深受百姓歡迎。這些都在她的年終測評中得到了體現。
無獨有偶,貴州省銅仁地區萬山特區敖寨侗族鄉甕背村地處偏遠,鄉里對大學生村官的考核從實際出發,主要從他們“為村里做了什么,為村民創造了什么,奉獻了什么,收獲了什么”等幾個方面進行考量。該鄉甕背村支書張陽年終考核獲得“優秀”,“我當了6年村官,做的事都是村里需要的,年終考核自然不會差。”張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