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還有多少人會留意月亮的陰晴圓缺?至少24歲之前,我很少關注。2011年畢業后,我從市區搬到了崇明,當起了一名大學生村官。而從那年起,每天晚上我都會盼著月亮能前來赴約。
從小成長在喧鬧都市街道中的我,頭一回走在沒有路燈的寂靜村路上,正巧那天是月虧,所以睜著眼感覺卻感覺像是閉著眼。冬季的海島更是滲著一份刺骨的寒意,北風肆意地從臉頰劃過,枯枝無力地“吱吱”作響,走到某處冷不防引來一陣犬吠挑戰著我的心跳極限,此時,一種強烈的恐懼與孤單感涌上心頭。我不禁加快了腳步,嘴中還默念:牛鬼蛇神別找我啊,我今天是去給村里孩子補課的,求諸神保佑我!雖然,最后我還是回到了村官宿舍,但我一夜都沒睡好……這便是我第一次為村里的留守兒童義務家教的場景,也因于此,我開始留意起了月盈月虧,想在寂靜的村路上找到月亮與我做伴。
又是一年冬季,我如往常一樣輔導完最后一個孩子,準備收拾東西回去時,突然意識到今天月亮不能陪我上路了。外面黑得伸手不見五指,走路全憑記憶與摸索,雖然已不像當初那樣膽小,但也走得格外謹慎,生怕一不小心掉到溝里去。走著走著路過一戶人家,隱約感覺有人在前面,還沒等我開口,一個熟悉的聲音便喊出了我的名字。原來是這家的施奶奶,她知道今天沒有月亮,特地等在屋旁守著我,陪我走一段村路,還借了我一盞手電。我說:“奶奶,外面這么冷你就不要陪我了,已經走遠了,您就回去吧。”因為天黑我看不見她的表情,單聽她的聲音我感覺這時她笑得像一個天真的孩子:“沒事,再走幾步,這路我熟得很,你在村里給孩子補課大家都知道了,我也只是跟你一樣。”“一樣什么?”“學雷鋒唄!”從那天起,我發現我在村路上不再孤單、不再害怕,總有“月亮”出來陪我照亮回去的路,不論陰晴圓缺。
前一陣,村路上又多了幾個年輕的身影,他們是我從學校請來的大學生志愿者,利用寒假空余時間與我一起為村里的留守兒童過新年。元宵節那天,我們陪著孩子們包湯圓,施奶奶看到了我就一溜煙地跑走了,正當我納悶時,施奶奶不一會兒就回來了,還帶了幾位婆婆和幾包糯米粉,“我一看你們這幫小猴子就不會包,我帶媽媽們一起來包,看,這個應該這么包……”那天回去的路上我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明亮,不僅僅是因為十五的月亮分外圓,而是心中的月亮亮堂堂。
如今天黑后,我走在鄉間的小路上已不用擔心受怕,更不會孤單寂寞,因為,有像施奶奶和大學生志愿者這樣一批“雷鋒”與我相約在月光下,一起用自己的行動,傳遞月光,照亮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