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微博這東西還真有能耐,最近來買水芹菜的人慢慢多了起來。”前些天,正在蓮田里收割水芹菜的浙江省建德市大慈巖鎮雙泉村蓮農諸葛偉平高興地聊起微博的“微力量”:“咱們的水芹菜,多虧了小胡的宣傳。還有特意從杭州開車過來的,一次就買了600多斤。”
諸葛偉平說的小胡,是雙泉村大學生村官胡娟。這幾年,大慈巖鎮推廣蓮田套種水芹菜,幫助蓮農增收。水芹菜清熱利水、化痰下氣、健脾胃、降血壓,能抗肝炎、抗心律失常、治療失眠。但酒香也怕巷子深,80畝的水芹菜到了收獲季節卻沒有人買,讓幾個大戶犯了愁。
胡娟得悉幾個種植大戶的困難后,第一時間通過雙泉村的“村博”發起了求助,又借助鎮里的“微博蜂蜜團”,抱團擴大影響力,并開出“農家美廚”,介紹水芹菜的各種做法,經建德市委組織部官方微博“新安先鋒”轉發得到了眾多博友的響應,在市鎮村三級的共同配合下,較好地緩解了水芹菜的銷售難題。
在建德,像胡娟一樣,樂當村級官方微博編輯,辦好“村博”服務鄉親,已成為該市近130名大學生村官工作和生活的一部分。
“一個人,兩個村,三個微博,相機不離手,筆紙不離身。”這是身兼壽昌鎮陳家村和金橋村兩村村官的童燕對自己工作生活的寫照。童燕說,天天都在村里跑,爬山頭、踏田頭,每天都有新鮮事,都是發微博的好內容。
事實也是,大學生村官們走基層、訪農戶過程中“熟視無睹”的事,都成了大家發微博的好素材,特別在農產品推銷、農業幫扶等方面更是發揮著作用,航頭的草莓、李家的山茶油、大慈巖的蓮子……都成了村級微博關注的熱點。在微博上幫桔農打銷路,發現身邊的最美人最美事,記錄各種代辦事項……
“發微博不只是一個動作,更需要花心思去經營。”萬云曾是三都鎮馬宅村村官,也是建德最早把“村博”辦得紅紅火火的大學生村官。聊起微博,萬云說,一開始開官博覺得有點像“作秀”,但時間長了,就發現微博雖小,力量卻很大。
去年年底,大慈巖鎮檀村村的大學生村官葉瑾在微博上發起了“微公益”活動:“關注就是一種力量,轉播就是一種美德,‘動指’之勞,點燃中國正能量。”短短兩三天時間,就收到捐贈的衣服480多件。
而今年年初,壽昌鎮陳家村的官方微博還開出了一個名為“微心愿”的欄目:“今年最大的愿望就是全家健康,做好村里的財務工作。”62歲的村會計帶頭讓童燕給他上了自己的“微心愿”,在童燕看來,微博就像一粒種子,在村民心底栽下了一棵希望之樹。
用熱情經營微博的同時,建德大學生村官用“微服務”熱心服務村民。“何大媽家的情況我最了解不過了,能享殘疾人最低保障,我不過是跑跑腿 。”壽昌鎮東門村大學生村官毛菁菁給村民何大媽全程代辦了殘疾證,這些“微服務”不僅讓何大媽感激不盡,也讓很多博友對她的舉動給了好評。
“愛團結/也愛團結村/愛挨家挨戶走訪/也愛便民服務接待/愛給小學生上課/也愛聽孤寡老人故事/愛吃會計家的飯菜/也愛搭書記的便車/我不算土生土長/進村三年的那條黃泥路/車輪一直印在心上。”洋溪街道團結村的大學生村官吳奇的一條凡客體微博,熱情活潑、情真質樸。
在建德市委組織部部長沈波看來,小小的微博則是大學生村官干事創業的“測量儀”、“溫度計”,“他們平時工作的點點滴滴,通過微博可以直觀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