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義烏市組織189名大學生村官走進企業,與5100余家企業結對,開展電子商務技能指導,助力企業發展電子商務。據了解,這是義烏市為落實國務院“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而開展的一項人才培訓工程,旨在為企業培養更多的電商人才。
義烏作為國家級改革試點城市,亟需大批精通電子商務的專業人才,提出了“兩年培養30萬電子商務人才”的目標。如何在短時間內積聚起大量的電商人才,該市將目光聚焦在大學生村官隊伍上。“利用大學生村官的信息技術優勢,以點帶面,以師帶徒,產生裂變效應,‘孵化’電商人才。”義烏市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人才辦主任陶府盛說。
早在6月份,義烏市就組織全市村官到義烏工商學院進行了為期數天的電子商務培訓,從基礎知識到理念培養再到實踐操作,量身打造的培訓體系為大學生村官進企業當“教官”打下了堅實基礎。市委組織部知工辦主任陳淑梅介紹,先把大學生村官培養成熟練的電商人才,再組織他們進企業、入商戶,手把手、面對面地輔導。按照屬地原則,目前每個村官平均分配了30家企業,并配套一定的激勵資金,計劃用兩年時間,通過村官與企業點對點的輔導方式,預計可以培養2萬名電商人才。
在上溪鎮工業園區的天顏襪業,上溪鎮黃山五村村官陳露霞正在該企業指導員工進行淘寶直通車操作。“這項業務有利于企業產品的展示,可吸引更多的顧客流量,要把與企業產品相關聯的關鍵詞放上去,才能提高搜索的質量。”陳露霞告訴企業員工。記者發現,在這批進入企業的大學生村官眼中,如何依據企業的不同特點開展有針對性的技術指導和員工培訓,不少人已經有了成熟的思路。稠城街道尚經村村官陳琳結對的多半是傳統制造業企業。他首先向員工灌輸這樣一個理念:傳統制造業的實體市場已在萎縮,而電子商務市場發展勢頭強勁,企業要發展壯大,就必須“觸網”。在具體的操作中,陳琳指導企業要注意電商的布局和平臺的選擇。“針對企業產品類型,比如終端消費品,我會建議選擇淘寶、天貓這樣的平臺,而作為非消費品生產企業,像阿里巴巴這樣的平臺更適合。”陳琳說。而城西街道何泮山村村官沈苑媛所在的村,既有多家規模以上企業,也有很多小商戶,沈苑媛為此制定了周密的輔導計劃。她說:“像大型企業參與電子商務平臺的話,就需要一個團隊來進行運營維護,這時候我們就要重點培養一個運營團隊,從產品咨詢、模板制作到物流、售后服務等全方位指導;而對小企業,則重點指導他們如何將產品展示做好,賣得好就行了,傳授的是竅門和技巧。”
浙江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陸立軍認為,義烏市發揮大學生村官作用,“孵化”電商人才的做法抓到了點子上,形成了人才優勢和資源優勢的疊加效應,為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建設產生助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