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在武義縣坦洪鄉陽坑塘畬族村舉行的村黨支部換屆選舉活動中,經過全村9名黨員的民主選舉,26歲的藍增建全票當選村支書,成為該縣第一位從大學生“村官”中“兩推一選”出來的村黨支部書記。截止9月9日,坦洪鄉村級黨組織換屆選舉全部結束,該鄉4名80后大學生“村官”進入村黨組織班子,其中藍增建和陶仙達分別當選為陽坑塘畬族村和上坦村的黨支部書記。
把優秀大學生村干部選拔到社區“一把手”崗位,讓其逐漸從“配角”成為建設新農村的“主角”,這是落實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大學生村官工作的意見》有關要求的具體體現,是為大學生“村官”進入村“兩委”進行的有益探索,開啟了“村官”成長發展新篇章,無疑是一件值得可喜可賀的好事。
盡管各地逐步采取多種措施把優秀大學畢業生安排到村干部的崗位上,且呈逐年遞增之勢,但相對于實現城鄉和諧及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建設任務而言,當前,進入村兩委的大學生“村官”數量仍顯不足,主要原因是基層對大學生“村官”進入村兩委的意義認識不足,重視不夠,保障措施存在落實不到位等。
大學生“村官”進村班子需制度保障。令人欣喜的是,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明文規定,允許戶籍不在本村,在本村居住一年以上,并且經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同意的,可參加農村基層組織選舉,這為大學生“村官”進入村兩委班子掃清了制度障礙。一些地方也出臺相關措施認真貫徹落實,如四川在今年村級換屆之前,將大學生“村官”進入村兩委的任務指標下達到基層,鼓勵引導大學生“村官”競選村兩委干部,從政策層面給予保障。
阿基米德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動地球?!贝髮W生“村官”究竟能否扎根農村,究竟能發揮多大的作用,農村要成為他們廣闊的舞臺,關鍵看是否舍得給位子、壓擔子。只有放手讓他們去干、去闖,他們才能在實踐中磨練意志、鍛煉能力、培養與群眾的深厚感情,實現個人價值。大學生“村官”只有經歷了擔任村“一把手”這個崗位,或者至少是進入了村“兩委”班子,才能真正感受到當村官的滋味,才會有壓力,才能發揮作用。有政策保駕護航,大學生“村官”進村班子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