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中國電信江蘇公司迎來了百名大學生村官。該公司自2011年率先招聘期滿大學生村官到企業任職至今,累計招聘大學生村官300余人,遍布全省56個縣(市)分公司。
“江蘇電信最看重的是卸任村官的基層經歷。大學生村官不僅對農村市場有一定了解,對基層群眾有深厚感情,對當地企業比較熟悉,而且不怕吃苦、善于創新,崇尚實干,是推動農村信息化的合適人選。”公司人力資源部負責人介紹說,為了發揮他們的優勢,公司盡量將新入職村官安排到縣(市)分公司鄉鎮支局長、副支局長、支局長助理、銷售經理等貼近“三農”的崗位上。
這些攜帶“信息化因子”的村官成為電信人后,江蘇公司還為他們量身定制了職業發展通道。依據入職村官各自的專業特長和潛質,安排職業發展導師,制定培養計劃,設計了專業和管理雙通道的職業發展路徑。泰州市姜堰區農村第八支局長錢亦偉說,公司倡導的“想干事的有機會、能干事的有舞臺、干成事的有激勵”的人才培養導向,為卸任村官在基層順利轉崗、二次創業營造了良好的氛圍。
“當過村官的電信人,就是不一樣!”一批卸任村官加盟電信隊伍后,已成為農村信息化建設的生力軍,彰顯了大學生村官的品牌優勢。
今年國慶節前夕,南京市竹鎮支局客戶經理王二正格外忙碌,除了日常營銷工作外,還要將假日促銷方案逐一落實,從音響的租用、禮品的搭配到人員的安排等等。盡管工作很雜很繁瑣,但王二正卻忙而不亂。他說:“當村官的時候,對農村的生產經營結構、農戶的收入狀況非常了解。加盟電信后,專業能力迅速提升,服務農村的底氣更足了。”
王二正清楚地記得,剛到電信公司不久,竹鎮金磁村因拆遷、修路等原因,電信機房矗立在一個兩米高左右的“孤島”上,對設備維護、維修等工作造成諸多不便,影響了部分電信業務使用,村民們有些不滿,而新機房建設又需要一段時間。如何化解村民的怨氣,贏得村民的理解,王二正一方面積極協調新機房建設,一方面走家串戶、耐心解釋。“當村官時,和村民結下的情誼發揮大作用啦!”王二正介紹說,在村工作時,每逢農忙他經常光著腳幫村民收麥子、扛稻子,對村民生產生活中的困難總是盡量想辦法解決,鄉親們也漸漸把他當成自家人。有了這樣的感情基礎,他那次挨家挨戶走訪時溝通很方便,村民們也給予了最大程度的理解。
石家榮現在是泰州市姜堰區分公司梁徐支局長,在姜堰經濟開發區小馮甸村當了兩年村官,先后分管過黨建、民兵、民政等工作,協助村里成功創建“江蘇省村莊整治示范點”。“當過村官,最直接的好處就是懂得如何與村民們打交道,如何恰如其分地開展營銷和處理好投訴。這樣的生活積淀將對今后的職業生涯提供精神動力和智慧支撐。”石家榮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