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劉,你們這樣放電影似的黨課,有意思,我們愛聽。”“小陳,你剛剛說了中央群眾路線的要求,那咱們農村有啥要求呀?”……在崇明縣向化鎮基層黨支部黨員大會和農家小院內,常常會看到幾個年輕的“小老師”與黨員群眾熱烈交談的場景。崇明縣向化鎮黨委因材培養,發揮大學生村官們文化層次高、學習知識快、對基層熟悉的優勢,引導大學生村官們成立了“微黨課”宣講團,為基層黨支部和黨員群眾提供菜單式“上門服務”。兩年多來,先后有8名大學生村官深入到村居、兩新、合作社和黨員群眾家中,開展黨課教育100多次,聽課群眾1000余人。
精心準備,走上講臺有底氣
第一次以代表黨委這樣的“官方”身份上講臺,為農村的叔叔阿姨甚至爺爺奶奶們上課,不少村官既興奮又忐忑,感覺心里沒底,怕hold不住場面。針對這一情況,向化鎮黨委未雨綢繆,及時采取措施,給村官們打氣。召集全體大學生村官進行座談交流,鼓勵大學生村官結合自身所了解的農村黨組織生活特點,站在一個黨課教師的角度,大膽亮出觀點,議一議講什么;邀請經驗豐富的黨校教師、村黨支部書記現場示范,傳授講課方法和技巧,讓大學生村官聽一聽怎么講。鎮黨委組織、宣傳等部門在綜合大學生村官意見的基礎上,對如何宣講提出指導性方案,并結合實際,讓崇明籍大學生村官和非崇明籍大學生村官、老村官和新村官兩兩結對,結成宣講小分隊。根據鎮黨委提出的菜單式選學黨課條目,大學生村官自由選擇專題,精心備課并集中試講,聽取分管領導、黨支部書記、黨員代表等試聽團的意見建議,及時修改完善,確保上臺前胸有成竹。
大學生村官為村民送課上門。
創新形式,講活黨課有生氣
既要把理論性很強的十八大精神、新黨章要求、群眾路線活動等內容講清講準,還要想法講活講透,提高廣大黨員尤其是年齡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的農村黨員的聽課興趣,可不是件容易事。為此,大學生村官們想了很多招兒。先是對著試聽修改后的課件反復練習,做到熟練、靈活。然后,在接到基層黨支部和部分行動不便黨員、臥病在床黨員等對象的預約訂單后,對講稿進行適當調整。一切準備就緒后,大學生村官就按照訂單要求,2人一隊深入到基層一線送課上門,以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的語言和視頻、圖片、案例等形象生動的方式,把黨中央關注民生、惠及民生的政策舉措說深說透,幫助基層黨員群眾更好地了解黨的富民、強農、惠農政策。為了活躍課堂氣氛,確保黨員們愿意聽、聽得懂,大學生村官們每次宣講時都會把講解時間控制在半小時左右,并將互動問答穿插其中,有效地激發了黨員的學習熱情。就像一位村支部書記說的,“這些大學生就是有辦法,讓平時不愿意學習的黨員學得進,還學得高高興興的”。
優化升級,打響品牌聚人氣
“鎮上有個大學生村官宣講團能提供訂制服務,講的課生動有趣……”消息在基層黨支部和黨員群眾中傳開后,大學生村官們的“微黨課”更受歡迎了。年終、“七一”是訂單高峰期,甚至會遇到預訂撞車,基層黨支部書記之間不得不協商調整的情況。怎么樣把這個基層黨組織和大學生村官雙受益的探索項目發揚光大呢?向化鎮黨委綜合多方意見后,采取了一系列由大學生村官參與、主導的推廣和完善措施。為解決訂單多、人手不夠的問題,大學生村官們到鎮社區文化活動中心錄制了音頻,每周固定時段通過有線廣播向全鎮黨員群眾播放;為打響打好“微黨課”這個品牌,大學生村官們在鎮黨委的指導幫助下,在每堂宣講課和上門送教后,預留足夠時間聽取聽課黨員、黨支部等“服務對象”的意見建議,落實專人對每次授課過程進行錄音錄像,在一輪宣講結束后,通過回聽回看進行階段交流,聽取鎮黨委領導、黨校教授等的點評輔導,確保一次更比一次好。為激發大學生村官的工作熱情,鎮黨委不僅落實專人關注每次宣講情況,還以季度為周期,召開宣講工作總結會,對表現突出者予以一定獎勵,將大學生村官在宣講中的表現納入年度考核。
作為21世紀人才,大學生村官具備能快速學習黨的政策方針和直接與老百姓打交道的雙重優勢。通過“微黨課”,大學生村官不僅把黨的方針政策傳到了千家萬戶,還與基層黨員群眾尤其是非本單位黨員群眾拉近了距離,在服務基層中錘煉了自我、增長了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