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這又大又甜的蘋果就要豐收了,我總算可以號召更多鄉親跟我一起種。我還打算開家專門經營咱懷柔山區特色水果的公司,推廣種植技術,幫助更多的父老鄉親靠科技增收致富……”說這話的,是正在試驗田里忙活的林學博士車少輝,他今年32歲,去年畢業后就來到北京最北端的懷柔區喇叭溝門滿族鄉,當起了大學生村官。
能為村里做些什么
入村以來,車少輝就一直問自己,“我能為四道穴村做些什么?突破口在哪里?作為一名林學博士生,在林果資源豐富的四道穴,專業無疑是融入它的突破點。
四道穴村原本有著種植太平果(小沙果)的傳統。當了一年多“村官”的車少輝很快發現,太平果在村里的種植面積廣,是群眾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它有耐寒的優點,但也存在不易存儲、口感差、價格低等缺點。如何才能利用它適宜本地小氣候的優勢,改善其口感差的劣勢呢?依據所學的專業知識,車少輝認為“嫁接改良太平果”是一條路子。為此,一年多來,他一直在琢磨能不能找到一個與太平果相似并適合當地自然條件的果樹品種搞嫁接。一旦成功了,既能保留太平果的獨特口感,又能彌補其自身不足。
找到“富寒蘋果”
經過半年多的調研,他發現:村里曾經引種過晚秋黃梨,但抗寒效果差,導致效益低下。為了避免重蹈覆轍,車少輝把種源地選在較寒的東北三省,通過近1個月的查詢書籍資料、網絡搜索、走訪專家,對比引種地的自然環境,終于尋覓到了“寒富蘋果”。于是,他在2012年底起草了一份《太平果高接寒富蘋果示范基地項目》可行性報告,遞交給喇叭溝門滿族鄉的有關領導,開啟了抗寒蘋果的試種計劃。
從東北覓到良種
寒富蘋果耐寒性強、口感好、果大,銷售價格在3元左右,比太平果的價格要高6倍。為了降低風險和深入了解情況,去年2月,車少輝聯系到了沈陽的專家劉老師,并在3月12日只身一人踏上了北上的列車。在大雪紛飛的下午,他們踏著深一腳淺一腳的山路,冒著大雪采接穗。雖然天空中下著大雪,但實地查看、實物品嘗后的甜蜜,瞬間就堅定了他引種大蘋果的決心。回喇叭溝門的當天,就在村民彭光海家蠟封接穗,地窖儲存,以備4月份嫁接使用。原打算在4個自然村分別設一個試驗點,因部分村民的反悔,后經車少輝反復勸說,終于在5月中旬將太平果高接寒富蘋果示范基地建成了。
說起這3畝試驗田,車少輝對村民彭光海充滿感激,“這可是光海叔把自己家的太平果樹砍了給我提供的地。”有了村民支持,車少輝的勁頭兒更足了。他三天兩頭兒往地里跑,澆水修枝,松綁接口,檢查成活情況……經過細心呵護,如今,車少輝嫁接的寒富蘋果已全部成活。
這些改良果樹今年已經少量掛果,到明年蘋果就可以上市。到那時,車少輝就可以利用這3畝地作為母樹林,免費為四道穴全體村民提供優良的接穗,幫助鄉親們增收致富啦!
■記者手記
博士當“村官”不算新鮮,但能很快接地氣,在農村找到發揮自己專長的項目,并被當地老百姓接受其實不易。車少輝一靠過硬的林學知識,二靠農門子弟對父老鄉親那份與生俱來的親情。在采訪中,車少輝很少提起自己的博士學歷。他說那是過去的事,沒什么可說的。現在他就是一個村官,一個想幫著村民致富增收的村官。眼下,盼明年有又大又甜的蘋果掛滿枝頭,就是博士他和鄉親們共同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