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晚8時許,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廣西代表團駐地1320號房,歡笑聲、討論聲此起彼伏,淹沒了寒夜的冷寂。
“建設農村社區是推進城鄉一體化的切入點,是統籌城鄉發展的結合點,也是促進農村發展的增長點。這些年,從中央到地方都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創造性地探索出多種農村社區建設模式,但由于農村地區特別是少數民族地區和西部欠發達地區經濟發展不均衡,在社區服務設施建設推進中仍存在一些急需關注、解決的問題。我今年有個建議,希望國家重視這個問題。”陸川縣烏石鎮陸河村黨總支部書記梁麗娜代表說。
“對!這是個事關農村發展的問題!”梁代表的話引起東興市江平鎮巫頭村黨支部書記阮愛興、田陽縣那滿鎮新立村黨總支部書記羅朝陽、龍勝各族自治縣偉江鄉布弄村黨總支部書記蔣錦坤等代表的共鳴。
“這兩年我們村里的公共服務中心、球場、圖書館都建起來了,現在就差個舞臺。”羅朝陽說,近幾年政府對農村公共服務設施的投入不少,讓群眾享受到很多實惠。但是,由于歷史原因,農村社區現有公共服務水平和生活環境與城市公共服務水平相比差距還很大,且存在服務設施不完善、服務效能不高、服務內容針對性不強、服務手段單一等情況。
“是啊,農村地區特別是少數民族地區和西部欠發達地區公共服務水平比起城鎮來還有不小差距,亟待提升。”阮愛興接過話茬說,欠發達地區農村水利、道路等農業基礎設施非常薄弱,很多農田都是靠天吃飯,影響了產業發展,這種狀況應當改變。
“還有,現在農民群眾生活水平提高了,迫切希望豐富業余文化生活,但目前農村公共服務中心等文體活動場所還不夠完善,遠不能滿足群眾文化娛樂的需求。”蔣錦坤說。
“沒錯,村里建設文化娛樂設施是群眾的熱切期盼,但資金從哪里來?”羅朝陽問。
“我覺得應該上級撥一點,村里籌一點。”梁麗娜說。
“我認為村民也要出一點。”阮愛興說。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現在一些村屯的公共服務中心等文體活動設施雖然建起來了,但管理跟不上,缺乏相應的管理體制,導致服務效果不是很理想。”梁麗娜說。
“對,應該制訂相應的管理機制,把村里的公共服務設施真正用起來。”羅朝陽接著說。
“我認為還應定向培養一些鄉村醫生、農村文藝骨干等人才。”阮愛興說。
“對!我們農民群眾跟城里人一樣,對美好快樂的生活充滿追求啊!”
……
經過將近兩個小時的討論,4位代表達成一致意見,初步擬定了建議:1.多渠道籌集資金,加大農村社區公益性服務設施建設;2.整合農村現有資源,因地制宜確定農村社區服務內容和服務形式,構建涵蓋農民生產生活所需各類服務項目的服務平臺……
晚上11時,“夜談會”暫告一段落,其他“村官”代表各自回了自己的房間,梁麗娜則拿起筆,繼續完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