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城南鎮黨委政府敢啃“硬骨頭”,敢下“真功夫”,繼續“加碼加力”,念好“實、細、勤”三字經,扎實走好脫貧攻堅“最后一公里”。
扎“實”摸準“民情”
俗話說,害什么病,開什么方。只有清楚的知道貧困戶最需要什么,黨委政府才能提供什么。3月14日,城南鎮黨委政府安排400多名幫扶聯系人對全鎮2092戶貧困戶的就業、上學、農產品銷售情況全面摸排,建立問題臺賬,對標對表,限時銷號。截至目前,共解決貧困學生“停課不停學”、農產品滯銷、貧困人口就業等問題共26條,開發公益性崗位105個。尤其是安排50名貧困戶迅速上崗,對身心狀況較差的孤寡失能獨居老人開展日間照料工作。既幫助貧困戶增收,又給特殊困難群體送去溫暖,一舉兩得。
“細”心關切“民意”
今年71歲的汪永珍是城南鎮李倉村的貧困戶,老人因年齡偏大且有慢性病,勞動能力也較差,一直較為貧困。面對該戶的實際困難,黨委政府積極為老人申報產業扶貧項目,落實“351、180”健康扶貧政策和社保兜底政策,汪永珍找到了脫貧的方法,于2017年年底實現了穩定脫貧。近日,當鎮黨委書記楊孝清到老人家中走訪時詢問汪永珍對幫扶責任人幫扶是否滿意時,老人干脆地說道:“滿意!”“老人家,您還有沒有什么困難,需要我們幫助解決”?“黨委政府這么關心我,我吃穿不愁,就是看病錢也花不了多少,還能有啥不滿意的?”近日,城南鎮政府又安排1名貧困戶上門為汪永珍老人代買藥品,打掃衛生,老人的心更暖了。
用“勤”做好“民生”
“今年家里養的雞有沒有買好???家門口的魚塘水量情況怎么樣?。眶~苗可放了?”清晨一大早,空氣還帶著幾分寒意,周灣村村書記周照松就騎著自己的電瓶車在周灣村的小道上穿梭,不斷詢問貧困戶們產業發展情況。一接到鎮上農綜站的電話,馬上過來看上大石至方塘渠道硬化項目施工情況,他便急忙趕到施工現場。“這條水渠的施工進度不能松啊,要抓住晴好天氣,不然一旦大雨,又得耽誤幾天?!薄八藓昧耍瑢χ転炒迨卟朔N植太有幫助了,你看你們村板凳會上收集上來的民生建議,我們黨委政府用心聽,也用心做了!”農綜站的周光東、呂自宏跟周兆松你一言我一語的說起來。2020年,城南鎮政府共下達28個扶貧項目,其中,農田水利設施項目共17個,黑臭水體項目2個,水利薄弱環節項目1個,道路工程項目4個,公益性維養項目4個,均有序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