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柯坦鎮將“村民說事會”作為村民參事議事的平臺,將一張張“問題清單”變為一份份“滿意答卷”。今年以來,全鎮召開“村民說事會”1300場次,參與群眾2.2萬余人,收集群眾意見建議8大類900多條,其中870條已解決。村民稱贊,這種“群眾動嘴、干部動腿”的議事辦事方式真好。
蒲崗村“村民說事會”現場。
一句牢騷,解決了就業問題
秋天的一個上午,在蒲崗村柯順茶葉專業合作社的茶葉基地里,社員們趁著天氣晴好,抓緊除草施肥、打頂修邊,一派忙碌。
“要趕緊把草除了,不然會影響茶葉長勢和產量。”村民付迎春一邊忙活一邊嘮嗑:“沒想到‘村民說事會’上隨口發句牢騷,竟改變了一家人的生活。”
原來,幾年前為盤活山區資源、激活山村經濟,村里決定發展茶葉特色產業,建設高標準高山生態茶園基地,付迎春家的幾畝地也在其中。付迎春因為兒子生病,全家借債30多萬元。在一次“村民說事會”上,付迎春嚷嚷:“我家這么困難,土地流轉出去了,今后靠什么養家糊口?”村書記江世才當場表態:優先安排土地流轉戶在茶園就近上班,村里與農戶簽訂長期勞務合同,確保他們有穩定的收入。
“現在,在基地干活一天能掙80塊錢,還能照顧兒子,我很知足。”甩掉了貧困帽,付迎春對未來生活充滿期待。
一番訴苦,落實了整戶低保
提起“村民說事會”,柯坦社區潘莊組村民葛超超很有感觸:以前有事不知跟誰說,就盼著村干部能來,現在不但有地方說,還很快就有了著落。
今年57歲的葛超超這兩年生活很不順,兒子被醫院診斷為進行性肌營養不良癥,兒媳絕望之下離家出走,留下2歲的孫子,老伴傷心過度臥床不起。
葛超超在一次“村民說事會”上訴苦:過去可以打工維持生計,現在要忙著照顧老伴和兒子、孫子,不能外出打工,全家斷了生活來源,“你們不管我,誰管?”
鎮包村工作組成員、社區“兩委”干部會后仔細核查實情,認為葛超超家符合整戶低保條件,通過居鎮兩級評議,葛超超很快就領取到整戶低保金。“8月剛領了1500元,9月低保提標后,以后每月能領到2000多元。”葛超超高興地說,干部還經常上門,時時有人關心,事事有人惦記。
一次發火,溝渠暢了民心順了
葛廟社區主干道一側新改造好的灌溉溝渠,水流潺潺。廟東組組長汪銀生喜笑顏開,“‘村民說事會’真管用”。
過去,這條渠不通暢,每逢暴雨莊稼就會被淹。今年春節剛過,汪銀生便在“村民說事會”上向社區干部發火:這條渠就在干部眼皮底下,卻沒人管。社區干部當場承諾,一定在夏季到來前完成溝渠硬化工程。說干就干,立項、招標、施工。短短數月,溝渠改造升級完成。
柯坦鎮黨委書記張兆林說,接下來鎮里將進一步完善說事辦法、提升說事質量,開好“村民說事會”,不斷激活鄉村主體的創新力量,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鄉村治理格局。
>>>>記者手記
“村民說事會”在柯坦鎮已成為一項制度。村民家中、庭院巷口、田間地頭,干部群眾圍坐在一起,敞開說事,大膽評事,商量辦事。說什么、誰先說、怎么說,并無“規定動作”,大到國家政策落實,小到“家門口”“院里面”的訴求,在場干部現場領辦,“你說事,我辦事,你放心”,干群之間少了誤會、添了信賴。“村民說事會”接地氣,說“消”了各類矛盾,說“清”了發展思路,說“好”了村務管理,說“轉”了干部作風,極大提升了群眾的獲得感,值得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