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北京開幕。全國人大代表甘南州夏河縣??凄l達久灘村鄉村醫生旦正草說:“在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總體戰、阻擊戰中,最基層的鄉村衛生員也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們奔赴抗疫一線,為群眾服務。通過這次疫情,我們看到,鄉村醫療衛生事業中最缺的是人才?!?/p>
人才是第一資源,已成為一個地區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位于甘南州東南部的卓尼縣同樣面臨著醫療、教育、管理、專業技術、農牧村實用等方面人才匱乏的局面。卓尼縣總人口10.6萬人,全縣共有各級各類人才共計5685人,其中:黨政人才962人、專業技術人才2409人、高技能人才338人、企業管理人才236人、農牧村實用人才1723人。近年來,卓尼縣委、縣政府充分認識到人才對發展經濟、促進社會進步的重要性,通過積極推進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人才市場、改善人才環境等措施,加強人才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人才方面的困難與問題也逐漸凸顯:有60%以上的人才主要集中在縣城,邊遠地區、農牧村人才匱乏,導致人才結構不優與人才分布失衡;人才受本人身份、單位體制、人員編制等多種因素的制約,唯學歷、唯職稱的現象仍然存在,僅憑政府靠政策導向、行政手段控制人才總量和布局,顯得相對乏力;人才政策激勵與人才待遇相對滯后,有些優惠型、激勵性政策,或因不便操作、或因財力緊張等原因,很難落到實處。如何選育人才及發揮人才作用?像人大代表旦正草說的“更好發揮基層一線‘人’和‘物’的優勢,讓黨和政府的決策在特殊時期更好地落地,更好地服務人民群眾。”是當前迫切要解決的問題。
一是要提高人才待遇切實解決引進人才的實際困難。在統一的國家工資政策框架內,政府作為政策引導,應拿出一部分資金補助單位引進人才,相應提高優秀人才、高層次人才的津補貼,對引進人才及其隨遷人員,可不受單位崗位職數限制,并保證編制,按原職務、職稱套改工資。大力實施人才安居工程,切實解決人才住房、子女入學、配偶就業等熱點問題。設立“人才發展基金”,對各類引進人才實行不同的優厚待遇。健全“三支一扶”、大學生志愿者、農村特崗教師等人才隊伍的合理流動機制,暢通優秀人才的就業渠道,留住現有優秀人才。
實行更加靈活的柔性人才流動政策,實行系統培訓交流學習模式,盤活現有高層次人才。加強與評定專業技術人才資格單位的溝通協調,減少醫生、教師資格評定名額限制,爭取最大化的評定名額。
二是要以人才開發項目帶動人才引進工作落到實處。重點抓好“高層次緊缺人才引進”項目,全額撥款事業單位接收急需人才和碩士以上層次的畢業生,可按一定的比例突破,也可采取在事業單位設置“特設崗位”接受高層次緊缺人才。差額撥款和自收自支的事業單位,要有計劃地引進各類急需人才,尤其是衛生醫療領域,并明確引進人才的層次、專業等條件,凡符合引進條件的,經批準的一律進入引進人才“綠色通道”,任何部門不準設置關卡,實行限時辦結制,避免人才流失。鼓勵和引導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加大實施“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項目,人事、財政等部門應疏理已出臺的相關優惠政策,制定具體的實施辦法,使自主創業的高校畢業生便利地享受小額貸款、稅費減免等優惠措施,實現自主創業,引領農牧民群眾增收。
三是要強化政府公共服務職能優化干事創業環境。縣政府應加強人才市場建設,把場地建設等相關費用納入財政預算或納入人才開發專項資金項目,每年補貼相應數額的扶持資金,確保人才市場面向社會開放,通過市場調節人才,提供好政府公共服務。創造寬松的政策環境,建立激勵機制,促進人才流動,努力形成培養、引進、使用人才的良好政策環境;堅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則,從縣急需專業出發,采取為急需人才直接落戶、建立人事檔案等措施和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方式,積極探索引才、引智、引項目“三位一體”的人才引進機制,為各類人才干事創業創造環境、搭建平臺。
四是要以加大投入為動力有效改善人才工作硬環境。設立人才工作專項基金,逐年加大財政投入,用于人才引進、培養以及科技研發前期必要的經濟扶持,用于激勵人才工作良好地循環發展。根據各部門人才工作的責任、任務等實際情況,合理分配、劃撥專項資金到各職能部門、責任單位或項目實施單位,以保證專項資金發揮最大的效益。鼓勵用人單位設立專項資金,用于引進、培養、獎勵人才,提高各類人才待遇,改善人才工作和生活條件等。實行政府補貼等優惠政策。如對進入本縣域工作的全日制畢業研究生每月補助500元、碩士及以上每月補助800元,連續補貼3至5年,補貼由財政列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