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好啊,大姨,新的一年開始了,您老有啥需要我們做的,就跟我念叨念叨,方便我們以后按照您的需要精準服務。”節后第一個工作日,任丘市新華路辦事處陳場村的“90后”大學生村官王霈笛轉村入戶,開始了她的忙碌工作。
2015年10月,王霈笛成為陳場村黨支部書記助理,開始了她的村官之路。可上任伊始,王霈笛就感受到開展基層工作的不易。
陳場村是個地理位置特殊的城中村,原住人口800多人,流動人口卻有4000多人,村民沒有耕地、村情復雜多樣。“一開始工作,我理不出個頭緒,更不知道從哪下手,于是我打出了‘親情牌’,只要有時間就到村民家里轉轉坐坐,嘗試著和大伙兒交朋友。”王霈笛說,誰家有啥需求,她及時反映到村“兩委”和辦事處,政府有啥新政策她及時傳達給村民,村民和她熟絡了起來,漸漸地接受了這個細聲細語、愛說愛笑的年輕姑娘。
村民從最初的不理解與排斥,到慢慢接受與熟絡,王霈笛的“親情牌”發揮了重要作用。可要真正服務好村民,關鍵還得時刻把大伙兒的事裝在心里,當成自己的事辦。為此,王霈笛貼心制作了便民服務卡,挨家挨戶發放到村民手中,誰家有個大事小情都能第一時間聯系到她。
去年,正值任丘爭創全國縣級文明城市的關鍵期,“百村調研”入戶,文明出行宣傳,“停車場拆遷”……繁重的工作扎堆擺在了王霈笛面前。“政策要跟村民們講清楚,可得換成老百姓聽得懂、樂意聽的語言。同時,也要站在村民的立場,傾聽他們的訴求和聲音。”隨著王霈笛一次又一次平心靜氣的解釋,村民取暖更換為潔凈煤,污水垃圾不再隨意傾倒,文明出行意識明顯增強……
“今年是任丘煤改氣工程的收尾年,作為全村這項工作的牽頭人,我要讓200多戶村民全部通上天然氣。”王霈笛說,扎根農村就得不忘初心,服務基層就要多辦好事,只有這樣才能成為老百姓的“貼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