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大學生村官來到農村,如何幫助村民排解煩心事、化解頭疼事,是能否融入群眾,贏得群眾信任的關鍵。河北省10位大學生村官,注重打撈村情民意,鎖定各自的著力點,助力群眾實現微心愿的做法,為村官同行提供了借鑒和示范,希望大家都來當好村民的“貼身小棉襖”。
李紅霞(左)在幫村民代辦事情
李紅霞:讓村莊披上新衣裳
李紅霞,女,1980年6月生。2012年10月任石家莊市欒城鎮小裴村主任助理,2014年12月任小裴村黨支部副書記。
“個頭不高,走路一陣風,說話干活特利索”,這是李紅霞給小裴村村民留下的印象。四年來,李紅霞扎根小裴村,為村民辦了數十件實事。
改變村子臟亂差面貌就是其中之一。以前小裴村的衛生狀況不好,路邊到處堆放著雜物;硬化的道路坑坑洼洼、破損嚴重。李紅霞下決心改變村子臟亂差面貌。經過一番籌劃,李紅霞決定從墻面、垃圾、道路、公廁等幾個方面入手,徹底改變村子臟亂差狀況。她帶領村民清理殘墻斷壁210立方米,粉刷臨街墻體3200平方米,清理垃圾雜物30噸,設置垃圾池15個,拓寬和硬化村里道路2000余米,栽植樹木300多棵,并協助完成天然氣入戶、公廁改革、小型主題公園、村史館建設等多項工程,使村民真切感受到現代農村的氣息。她還主動打掃街道,與村“兩委”干部一起為村里增設多個便民垃圾池,通過宣傳畫、“大喇叭”等形式宣傳健康衛生習慣,使村民逐漸養成愛護公共衛生的好習慣。在李紅霞的努力下,2015年,小裴村成功申請為全市“農村面貌改造提升村”。
劉艷鵬(右)到村民家中走訪
劉艷鵬:籌資建設蔬菜市場
劉艷鵬,男,1988年11月生。2013年11月任張家口市石窯子鄉小西灣村書記助理,2015年1月任小西灣村副書記。
2013年,河北建筑工程學院土木工程專業畢業的劉艷鵬,放棄城市的舒適生活和優厚待遇,來到石窯子鄉小西灣村成為一名大學生村官。
看到小西灣村的村民辛苦一年也掙不了幾個錢,劉艷鵬決定帶領村里群眾致富。通過走訪,他了解到村里產業結構老化、規模化程度低、種植技術落后是制約經濟發展的三大原因。于是,他與村干部研究了一條“公司+基地+農戶”的致富道路。2015年4月,他籌集資金創辦了墾荒者農牧實業發展有限公司,投資300萬元,流轉土地500畝,新建蔬菜大棚90個,肉雞暖棚養殖場900平米,配套建設辦公及設施用房22間,大力發展生態科技農業園區。還籌資建設近3000平米的蔬菜交易市場。
菜市場解決小西灣及周邊村閑散勞動力2400人,帶動周邊群眾發展架豆種植450畝,人均年增收1000元。
李偉(中)在與干部探討園區規劃
李偉:讓村民辦事不出村
李偉,男,1987年6月生。2013年10月任永清縣龍虎莊鄉前店村書記助理,2015年1月任前店村副書記。
2013年,25歲的李偉大學畢業后毅然放棄大城市的工作機會,回到家鄉永清縣龍虎莊鄉前店村,當了一名大學生村官。
一次,李偉在村便民服務站值班,一位70多歲的村民進門就哭了起來,李偉忙上前詢問原因。原來,這位老人在為兒子辦理戶口遷移手續時,因為不知道要帶哪些資料、去哪些部門辦,前前后后往縣里跑了四五次都沒辦成。李偉一邊安撫老人,一邊積極與相關部門聯系,為老人代辦了手續,第二天便把戶口本送到了老人手中。
了解到前店村許多村民均有類似困難,李偉決定以村級組織活動場所為依托,在村里建便民服務站。他結合村街實際,組建“村支書、支委、黨小組長、黨員、農戶”服務網格,建立健全村干部坐班值班、代辦服務、臺賬登記等制度,讓便民服務站逐步走上了規范、有序、高效的軌道。
如今村民有事,只要到便民服務站,就能得到有效解決,前店村村民真正享受了“辦事不出村”的“一站式辦理、一條龍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