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黃州區人民政府網站上公布了黃州區2018年公開引進大學生到村工作面試人員名單。這是繼2017年黃州區啟動“一村一名本土大學生后備干部”工程又一次公開招聘。
“以前組織部門給我們選派過大學生村官,素質好,能力強,就是留不住,最后通過各種途徑都走了。”這既是基層村兩委班子人員的大實話,也是黃州區委長期研究并著力破解的一個難題。為解決村級“兩委”班子青黃不接、后繼乏人等問題,黃州區在全省率先嘗試大學生村官本土化,解決人才外流,村干部難選等難題。
黃州區創新機制,制定了《黃州區選聘、培養一村一名本土大學生后備干部的實施方案》,以“留得下來、干得成事、接得了班”為目標,大力推進村級后備干部“本土化”,確定從本土大學畢業生中選拔有志于基層事業的優秀年輕人進行重點培養儲備。
區委組織部采取“全程封閉、專家授課、現場教學”的方式,對大學生后備干部進行全方位崗前培訓。通過“導師指導、交叉輪崗、一線鍛煉”等學習方式,幫助大學生后備干部熟悉鄉鎮街道工作流程,熟悉基層工作情況,學會如何做群眾工作。
為了讓這些大學生后備干部“接得了班”,每名大學生后備干部到村(社區)后,都任命為村(社區)書記(主任)助理,并采取“壓擔子、嚴管理、強考核”的方式,為他們提供平臺、創造機會,促使他們在工作中不斷積累經驗,迅速成為基層工作的行家里手。
據了解,2017年,有306名本土大學生積極參加競爭選拔,有150余名進入面試,最終有52名大學生上崗;今年,又有124名大學生參加面試,并從中選拔了34名。未來3年,黃州區將通過公開選聘方式,實現“每村擁有1至2名本土大學生村官”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