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新進鄉鎮領導班子大學生村官在思想上、崗位上、能力上不適應新角色的問題,近年來,灌南縣通過引路子、壓擔子、打底子,力促他們盡快融入角色、提高本領、發揮作用。
引好路子,縮短“思想適應期”。建立鄉鎮黨委主要領導與新進班子大學生村官每季度談心談話制度,開展經常性思想政治教育,幫助認識新形勢,分析新環境,引導他們解除心理負擔,理清工作思路。實行“1+1”結對幫帶,以鄉鎮黨委為幫帶責任主體,安排經驗豐富的“老鄉鎮”與之結成跟學對子,手把手指導,面對面幫帶,促其盡快進入角色融入崗位。縣委組織部結合干部考察責任區制度,利用走訪調研、干部考察等契機,動態掌握思想狀況和履職情況。
壓實擔子,縮短“崗位適應期”。針對新進班子大學生村官個體差異,合理定位、因才定崗,安排分工項目推進、脫貧攻堅等重難點工作,切實通過壓擔子推動增本領。排定重點任務清單,聯系服務一個重點項目,落實掛鉤1-2個行政村、幫扶6戶低收入農戶等指標,并進行跟蹤問效,促其一線作為,服務群眾。實行三套班會議例行“考評”制度,新進班子大學生村官匯報工作成績、困惑不足,鄉鎮黨政主要領導進行點評,肯定成績,更點出改進不足的方向與措施。
打厚底子,縮短“能力適應期”。開展培訓需求摸底,定制“適崗個性菜單”,舉辦8期專題培訓班,邀請20名專家和業務能手授課輔導,組織到創業富民典型華西村等6個現場觀摩學習,開拓思路眼界。結合強縣富民、“熱愛灌南、奉獻家鄉”主題行動、“創建國家級衛生縣城”等重點工作,針對性地安排“跟班學習”、掛職鍛煉,提升活動組織、綜合協調等方面能力。有計劃地安排參與環境整治、群眾信訪等復雜問題的處理,讓新進班子大學生村官在急難險重任務中積累工作經驗,在一線實戰中補齊能力“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