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訪殘疾家庭
本溪市平山區以黨建網格責任區為平臺,將全區大學生村官融入黨建網格中,讓大學生村官在網格責任區中擔任信息員、管理員、服務員等職務,并在社區(村)服務中心(站)設立“大學生村官先鋒崗”,促進了大學生村官的快速成長成才,使他們成為善于學習、勤于服務、作風過硬的黨建生力軍。
入戶走訪社區殘疾人
參與修路
發揮大學生村官年輕有朝氣的特點,讓他們在網格責任區中帶頭開展預約服務、上門服務、代辦服務、網上服務,為網格內居民提供政策咨詢、事務代辦、費用代繳等服務,努力做到服務方式零距離、服務受理零條件、服務質量零差錯、服務結果零投訴,使全區大學生村官成為服務群眾的主力軍。東明街道東進社區的大學生村官徐暢作為網格信息員,在對社區殘疾人家庭走訪過程中,發現轄區內部分殘疾人無人照料,生活大都不能自理十分困難。于是,多次組織大學生村官志愿者服務隊到殘疾人家中開展義務助殘服務、愛心義賣捐款等活動。同時,積極爭取申請重度殘疾人補助、陽光居家養老工程、工會救助、低保補助等幫助殘疾家庭解決實際困難。
針對大學生村官文化素質高、工作有沖勁、有想法的特點,在社區(村)便民服務中心(站)中設立了“大學生村官先鋒崗”。工人街道曙光社區的大學生村官王曦,在社區便民服務中心開展工作時,大膽向社區書記建議建立社區微信服務平臺,并利用自己的專業特長,精心設計微信平臺的服務網頁、服務項目,自己擔任管理員,利用微信網絡平臺,讓居民第一時間了解社區的活動動態、惠民政策、便民電話等,居民如需辦理服務項目可以直接撥打電話咨詢、或通過微信在線咨詢、或打電話找人代辦,小微信真正實現了細服務,群眾滿意率不斷提升。目前轄區內已有100余戶家庭加入了該微信平臺。
千金街道千金村大學生村官郝意振,在入戶走訪過程中發現村民家門口到主干道的路上,到處是突起的山包、凹下的大坑,晚上的村路更是漆黑一片,遇到雨雪天氣,道路泥濘,孩子上學、村民出行都十分不便。于是,他萌發出為村民修路安裝路燈的想法,并詳細籌劃了修路和安裝路燈的相關方案。修路資金有缺口,還將自己大學創業時積攢的“家底”十余萬元傾囊而出。修路人手緊張,他就多次放棄休息時間,頂著30多度的高溫與村民一起施工,從拎著鐵鍬跟隨著挖掘機平地基到挽起胳膊、穿著靴子淌著泥濘的混凝土完成路面;從澆水養生到用無齒鋸切割路面;從拿著鎬頭刨路燈地基到燈桿的立起。修路安燈的每個環節中,都有他的身影和汗水。經過三個多月的努力,最終新修完了一條長1100米,寬5米的平整水泥路,走在這條新修的水泥路上,村民們滿臉洋溢著幸福滿意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