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下午,共青團中央在北京海巢社區青年匯舉辦“青春建功中國夢”座談會。第20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往屆五四獎章獲得者、全國優秀共青團員、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中國青年好網民”等110余名全國優秀青年代表齊聚一堂。大學生村官、第19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遼寧省沈陽市蘇家屯區官立堡村黨支部第一書記吳書香在座談會作了交流發言。
吳書香到村工作已經8年。成熟干練的她,至今不忘第一次和村里人下水田干活,鞋子深陷地里的尷尬。面對當初的困難,吳書香沒有逃避,而是下決心“先當村民,再當村官”,一點一點地融入農村,拉近了與村民的情感距離。為了帶領村民創業致富,吳書香聯合村民成立農業機械化服務合作社、建立了良種繁育基地,并在遼寧團省委的支持下與沈陽市龍頭企業聯合創立了“農惠萬家”農家自留米品牌系列產品,打造了“水田招租、私人訂制”的訂單銷售模式,使畝收益由原來的800多元提高到1400元。農機服務隊也成為全區承包面積最大的機械化服務隊之一,為種植戶每畝節省投入60元,帶動近百人就業。
“作為當代青年,將勇敢地擔負起時代責任,扎根在農村,奉獻在基層。”吳書香的發言贏得了在場優秀青年的掌聲。2016年“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山西陽泉市郊區平坦鎮石板片村黨支部書記田玲說:“同為大學生村官,我們都在農村和村民一起摸爬滾打,我們為自己的選擇無怨無悔。”
相關新聞:
扎根農村基層 奉獻青春力量
——在“青春建功中國夢”座談會上的發言
吳書香
作為一名在父母呵護下長大的85后女生,大學畢業時我沒有選擇留在安逸的城市,而是毅然選擇了參加大學生村官選聘,到基層農村當了一名村官,而且一干就是8年。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從熟悉的大學校園來到陌生的田間地頭,的確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雖然自己摩拳擦掌、躊躇滿志,但很快就體會到了融入農村生活的艱難。村里的領導對我很客氣、很熱情,但基本不給我分配什么任務。第一次和村里人下水田干活就把鞋陷在了地里,有村民嘲笑說“大學生下地還得跟個提鞋的”。聽到這話,當時心里有種說不出的難過。我下定決心,先當村民,再當村官。鄉親們泡地,我幫著看水;清三堆、修作業路,我抄起工具就走……就這樣,我一點一點地融入了農村,拉近了與鄉親們的情感距離,大家開始親切地喊我“吳兒”,大事小情都愿意找我幫忙,我也逐漸進入了工作狀態。
我在村里建起了“農家書屋”,組織了全村首次“春節聯歡會”,創建了網上團支部……在大學生村官兩年服務期滿的考核測評中,全體黨員和村民代表都給我投了“優秀”票。
有了良好的群眾基礎,我決心要發揮所長,帶領鄉親們創業致富。蘇家屯是遼寧省水稻良種繁育基地,但村里的優質大米往往被低價收購,經濟效益一直不高。為此,我聯合村民成立了農業機械化服務合作社,并在遼寧團省委的支持下與沈陽市龍頭企業聯合出品了“農惠萬家”農家自留米系列品牌產品,開辟了電商銷售的新渠道。我們還打造了“水田招租、私人訂制”的訂單銷售模式,畝收益由原來的800多元提高到1400元。我們的農機服務隊也成為全區承包面積最大的機械化服務隊之一,為種植戶每畝節省投入60元,帶動近百人就業。
2012年5月,我當選為官立堡村黨支部第一書記。上任后,我積極加強基層組織建設,首創了村務公開“回音壁”和“八不”制度,即:不搞假公開、不搞半公開、不搞花架子、不做兩本賬、不做假賬、不弄虛作假、不設小金庫、不欺上瞞下。后來,“八不”制度在全區推廣,得到了各方面的好評。
今年,有一件事情讓我激動不已。在1月份召開的共青團十七屆五中全會上,作為基層團干部代表,我光榮地當選團中央常委。今后,我一定認真履職盡責,積極反映團員青年心聲,為團工作建言獻策。
回首自己的成長歷程,我深深感到,基層是青年成長的沃土,人民群眾是我們成長進步的動力源泉。我感恩這個偉大時代的哺育,感恩組織的培養和關懷。“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作為當代青年,我們將勇敢擔負起時代責任,扎根在農村,奉獻在基層,為美好藍圖的實現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