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出路子。實施“3+1”牽手計劃,確立鄉鎮黨委副書記、村黨支部書記、合作社黨組織書記為大學生村官的“專職導師”,通過“輔導+實踐+幫帶”形式在增長理論功底、增強做群眾工作能力等方面為其提供有力支持。二是給位子。做“聯絡員”,成為全縣實踐活動督導組成員,全程參與活動,在溝通、協調、督導等方面“無縫銜接”。做“宣傳員”,負責本村(社區)遠教設備的使用與管理,及時向群眾宣傳黨的知識和致富信息等。做“排查員”, 在解決難題、化解矛盾等方面發揮作用,通過發放“便民服務卡”,提供“110式”服務。三是搭臺子。在大學生村官所在村(社區)設置“大學生村官e家”網絡服務站,借助互聯網,由大學生村官提供信息查詢、政策解讀、代購車票等服務。依托黨群服務中心,成立“大學生村官代辦站”,為群眾提供證件辦理、貸款擔保、咨詢服務等。 四是結對子。與孤寡老人結對子,不定期開展幫扶活動,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為孤寡老人送服務、送溫暖。與留守兒童結對子,利用業余時間開展“家教”活動,輔導功課,關注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與貧困戶結對子,利用自身的知識優勢、技術優勢、資源優勢等,幫助發展種養殖等致富項目。五是壓擔子。在防火防汛、“兩退一圍”等急難險重工作任務中,要求大學生村官當好“排頭兵”,做好群眾的貼心人。鄉鎮黨委負責跟蹤考察、動態考察大學生村官的日常表現,注重在鄉語口碑中考察其做群眾工作的能力,對大學生村官自身存在的不足和需要努力的方向,做到早提醒,早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