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促使大學生村官盡快成長,寧夏自治區青銅峽市建立了大學生村官輪崗交流機制。該市所有村官任職半年后,均有機會根據自己的意愿選擇跨鎮交流。
大學生村官、瞿靖鎮銀光村黨支部書記張軍明,此前曾在青銅峽鎮同興村擔任書記助理。村里有一位胡大爺身體不好,身邊無兒女,生活困難。張軍明了解這一情況后,主動幫助胡大爺成功申請到2000元補助金,緩解了生活壓力。為發揮張軍明善于與村民溝通的特長,并征求本人意愿,組織上調任他到工作基礎比較差的瞿靖鎮銀光村任支部書記。一到村,張軍明便挨家挨戶拜訪村民,不到一個月便走訪完所有農戶。當他了解到村民法律知識和創業知識欠缺后,便組織村民進行法律知識和創業培訓,還成立了志愿者服務隊,定期無償為村里孤寡老人洗衣服、做家務,使銀光村實現了從“后進”到“先進”的華麗轉身,張軍明本人也先后獲得 “最美寧夏人”“全國鄉村好青年”和“全國農村致富帶頭人”等榮譽稱號。
輪崗交流制度還有助于帶動貧困村的發展。大學生村官李剛在大壩鎮中灘村時,結合當地土壤、氣候條件,因地制宜引導產業結構調整,鼓勵村民種植辣椒、西紅柿等經濟作物,提高了村民收入。為帶領更多村民走上致富路,李剛表達了到貧困村——陳袁灘鎮沙壩灣村任職的意愿,得到了組織的同意,擔任沙壩灣村支部書記的他,了解到當地村民普遍種植螺絲菜,但礙于銷售渠道狹窄、銷售方式單一,獲利很少的情況后,便通過QQ群、微博、微信朋友圈等宣傳螺絲菜,使原來只在本地銷售的螺絲菜賣往全國,還接到了國際訂單。在李剛的帶領下,村民人均純收入增加30%。
輪崗交流制度還使個別因個人原因不適應工作的村官獲得“二次選崗”的機會,做到人崗相適。大學生村官楊燕原任職瞿靖鎮銀光村,由于性格內向,自身優勢難以發揮,根據本人意愿,組織上將她調任至小壩鎮小壩村,使她重拾信心,打開心結,努力適應新崗位,她為全村的老黨員拍全家福,幫助困難家庭小孩輔導作業,協助村干部抓黨建工作,半年時間就受到了干群的一致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