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崇明鄉村一瞥
“小陳老師,我這樣做小猴子氣球對嗎?”8月9日,在上海市崇明區城橋鎮灣南村大學生村官陳佳威組織的“七彩創意,百變DIY”假日學校活動中,小朋友們對魔術氣球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為了緩解農村孩子假期“看護難”問題,避免孩子們在假期處于教育和管理的真空狀態,崇明區在每個村居成立假日學校,依托村居活動陣地,為區域內中小學生提供假日服務。假日學校每周二上午開放,主要圍繞愛國愛鄉教育、社會實踐和主題體驗等開展活動。“假日學校”推行以來,該區的大學生村官承擔了策劃活動、組織實施等工作。正是他們的不懈努力,假日學校變得精彩紛呈。
圖為城橋鎮灣南村大學生村官陳佳威正在教小朋友們做創意氣球。董輝供圖
假日學校,學生家長“放心園地”
為讓假日學校成為家長的“放心園地”,大學生村官們將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
“一些家長因工作繁忙不能準時接送孩子,每周二上午,我都提早一小時到,并送走最后一名孩子。”建設鎮虹橋村大學生村官謝長銀說。他準備了一個小冊子,孩子到達和離開都要簽字,確保孩子安全參與假日學校活動。
然而,假日學校畢竟每周只開放半天,如何讓孩子們樹立安全意識,度一個快樂安全的假期呢?一些大學生村官利用區域黨建平臺,邀請公安交警大隊的警官,到假日學校為孩子們開展“關愛生命,安全出行”的交通安全教育。警官現場講解交通信號燈的含義、交通手勢認知、交通標志識別、交通標線辨別等基本常識。有的孩子家長說,“自從孩子上了交通安全課以后,還經常提醒我們要遵守交通規則。”
圖為聚訓村小朋友展示甜蘆粟制作成的燈籠作品。董輝供圖
假日學校, 孩子享受無限童趣
為了讓假日學校辦出特色和亮點,大學生村官們動足了腦筋。
城橋鎮灣南村“七彩創意,百變DIY”魔術氣球制作就是具體的見證。活動中,五彩繽紛的氣球在大學生村官陳佳威手中不斷“變形”,看得20多位小朋友眼花繚亂。“陳老師快快教我們……”孩子們躍躍欲試。在陳佳威的輔導下,孩子們也開始“玩轉”氣球,一只只氣球在他們手中猶如變魔術一般,變成了形態各異的小花朵、小狗、長頸鹿,教室成了“快樂動物園”。
大學生村官馮憶文所在的城橋鎮聚訓村是上海市“美麗鄉村”示范村,素有“甜蘆粟之鄉”的美譽。馮憶文結合“一村一品”,組織小朋友們開展了“走進甜蘆粟之鄉——甜蘆粟變身工藝品”特色活動,體驗甜蘆粟燈籠制作帶來的樂趣。孩子們一邊品嘗可口的甜蘆粟,一邊在志愿者的指導下,了解甜蘆粟燈籠的制作方法及注意事項。經過反復體驗,甜蘆粟被制作成各式各樣新奇別致的小玩意,如油燈、籃子、燈籠等,別具匠心。完成特色小手工制作后,馮憶文又帶領孩子們走進合作社,近距離參觀甜蘆粟大棚,“希望通過這種特色活動,讓孩子們體驗田園之樂、培養動手能力,從小養成熱愛家鄉特色文化的情結。”馮憶文說。
板糕是崇明的特色糕點,堡鎮堡港村大學生村官邵紅將板糕制作也搬上了假日學校的課堂。在志愿者的輔導下,小朋友們紛紛動手,用米老鼠、愛心、圓圈、星星等可愛的模具做出了一個個兼具傳統文化和現代美感的板糕。當小朋友們嘗到親手做的板糕的那一刻,一個個都笑開了花。
圖為堡鎮堡港村的小朋友在志愿者指導下制作板糕。董輝供圖
假日學校, 播下公益愛心種子
假日學校還通過搭建平臺,培養孩子們的公益之心。
為了弘揚敬老愛老的傳統美德,8月9日,豎新鎮大東村大學生村官陳宇雯帶領孩子們到村敬老院看望老人。孩子們有的為老人梳頭穿衣,有的拿起抹布為老人清潔桌椅,有的高歌一曲為老人表演,有的拉著百歲老人的手嘮起了家常。活動結束后,小朋友們一個個汗流浹背,臉上卻洋溢著熱情的笑容。
橫沙鄉豐樂村10多名小朋友在大學生村官周旭逸的帶領下,開展了“清潔家園”的志愿活動。大家分成幾個小組,將村內主要道路和公共綠化帶里的垃圾打掃得干干凈凈。在志愿活動中,小朋友們紛紛表示,要保護家鄉的環境,從小做個文明人。
假日學校豐富了孩子們的假日生活,一些網吧和游戲機房很難見到未成年人的身影,車禍、溺水等意外傷害事故大幅下降。同時,大學生村官們在熱心服務的過程中,也提升了個人能力,獲得了村民的肯定。
圖為橫沙鄉豐樂村的小朋友在村公共綠化帶里拾撿垃圾。董輝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