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偉服務村民。(李家坪村委會供圖)
胸懷初心,所耕之處均有美好;行囊有夢,踏足之路皆是坦途。不經意間,我在山西省臨汾市洪洞縣山目鄉李家坪村已近2年。從學生到基層干部,從懵懂無知到漸入佳境,從紙上得來終覺淺到絕知此事要躬行,這兩年,我的青春與泥土撞了個滿懷。
“這是咱們村新來的年輕人,叫閆偉,大家歡迎。”這是我到村任職后參加的第一次主題黨日活動,村黨支部書記向大家介紹我時,熱烈的掌聲響起,我緊張地站起身,向大家介紹自己。“別緊張,娃,到了李家坪,就當自己家。”坐在我旁邊的老書記親切地說。
李家坪村田地齊整、山清林秀,但我深知要想真正了解村莊村民,就要吃得苦、耐得住寂寞、沉得下心。我經常和村干部、包村干部一同入戶走訪,和老黨員、村民拉家常、談冷暖,用一張板凳拉近和大家“心”的距離,逐漸實現從大學生到小閆的轉變。
“這個東西好,腳都沒有怎么使勁就能走,還能隨時隨地坐,真方便,偏好哩。”村民梁耀中手扶助行器,激動地說。李家坪村有幾戶生活困難殘疾村民家庭,我和村干部積極對接縣殘聯,申請到4個助聽器、7個輪椅、2個助行器,為13名殘疾村民送去了溫暖。
我還積極參與村內黨建、護林防火、安全隱患排查、政策上門宣傳等村莊中心工作,兩年多的基層鍛煉,我從一名基層小白初步成長為行家里手。
李家坪村常年干旱,幾乎是靠天吃飯,通過規模化種植實現鄉村振興面臨諸多困難。在遍訪村民、深入調研后,我認為發展養殖業在近期是比較現實且大有可為的方向。村內地廣人稀,農作物副產品資源豐富,像秸稈、麥麩等都可以作為養殖業的飼料來源。當下,我正在和有意向的村民反復商討,積極推進養殖產業的發展。
到村任職,每一天都要珍惜。我像麥苗一樣把根深深扎在土里,用實際行動譜寫青春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