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條題為“云南一扶貧工作者‘罵’貧困戶”的視頻曝光后,引起網友廣泛關注。
視頻中的女扶貧工作者在講話時說,“大家都是經過苦日子的人,以前吃不飽、穿不暖。現在政策越來越好,國家退耕還林還給補貼,老了有養老保險、病了有醫療保險、日子過不下去了還有低保,蓋房子了給你們補助,你們想一想,還有什么理由不把自己的日子過好。”
這位女扶貧工作者是云南省普洱市鎮沅縣的一名干部,叫李波。該視頻一經網絡發布,收到了無數“點贊”,有人說:這樣的扶貧工作隊員才是心向國家,服務人民,敢講真話,講實話的好干部,向她致敬!新華社也發文評價,稱這位扶貧工作者其實是在教育貧困戶,雖然情緒激動,卻說出了一些實在的道理。俗話說,話糙理不糙,李波是想用她自己的方式去激發貧困戶的斗志,徹底改變“等、靠、要”思想、改變“福利依賴、政策依賴”的做法。
與其說李波是“罵”,倒不如說是“急”。她常年奔波在扶貧一線,目睹了貧困戶不爭氣的種種現象,對扶貧更要扶志的感受更真切。那些扶貧羊剛送到家,轉身就成了盤中餐;救助金剛送上門,立馬就變成杯中酒;扶貧崗位剛找好,轉眼又挑肥揀瘦的現象見多了,她能不急嗎?這是恨鐵不成鋼啊!
李波的“急”既彰顯了扶貧干部的情懷,也點中了扶貧工作的“穴位”。表明激發貧困戶的內生動力,喚醒貧困戶脫貧致富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任重而道遠。扶貧路上,不僅要響鼓重槌,更要棒棒敲在鼓心上,才能事半功倍、收到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