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研討班2月7日上午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開班。習近平總書記在開班式上強調,“概括提出并深入闡述中國式現代化理論,是黨的二十大的一個重大理論創新,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最新重大成果”。中國式現代化博采眾長,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廣大黨員干部要深刻學習其精神內涵,主動參與到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來,以“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的精神,堅定不移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以“共學 共建 共治 共享”開創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
引導黨員干部共學。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的共同夢想,無數仁人志士為此苦苦求索、進行各種嘗試,但都以失敗告終。探索中國現代化道路的重任,歷史地落在了中國共產黨身上”。新時代探索中國現代化道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加強理論學習是關鍵。黨員干部要把學習作為自身的內在需求,學習中國式現代化的科學內涵,清楚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的五大特色,學習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和重大原則,加強學習的緊迫感和使命感,積極主動、自覺自愿地投入學習,不斷提升能力素質,堅持學懂弄通做實,真正做到以學促思、以思促悟、以悟促行,把握新時代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形勢。
引導黨員干部共建。共建即共同參與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它不僅指出了中國在新階段的發展目標,更進一步向外界明確了在中國這樣一個人口規模巨大的國家,實現現代化、實現“偉大復興”所要走的道路。俗話說“眾人拾柴火焰高”,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實現共同富裕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漫長堅苦的過程,是一場持久戰,需要廣大黨員干部團結一致,凝心聚力,共同奮斗。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每個人都是一個支點,廣大黨員干部要把黨的領導落實到黨和國家事業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充分激發全體人民的主人翁精神,集中全體人民的智慧力量,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不斷開創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局面。
引導黨員干部共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領導決定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性質,只有毫不動搖堅持黨的領導,中國式現代化才能前景光明、繁榮興盛;否則就會偏離航向、喪失靈魂,甚至犯顛覆性錯誤”,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個長期過程,黨員干部必須要有所作為,在這項開創性事業中,要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居安思危、未雨綢繆,敢于斗爭、善于斗爭,通過頑強斗爭打開事業發展新天地。要加強斗爭精神和斗爭本領的養成,著力增強防風險、迎挑戰、抗打壓能力,帶頭擔當作為,做到平常時候看得出來、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難關頭豁得出來。要接受嚴格的思想淬煉、政治歷練、實踐鍛煉,在復雜嚴峻的斗爭中經風雨、見世面、壯筋骨,堅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斗爭姿態,拿出“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罷艱險又出發”的頑強意志,以團結奮斗的姿態不斷奪取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勝利。
引導黨員干部共享。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意味著,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的現代化,即發展成果由全體人民共享,而不是由某部分群體獨占。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錨定的是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廣大黨員干部要準確把握人民群眾的共同愿望,牢牢把握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人民能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不懈奮斗,讓人民共享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成果,在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中逐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要明白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經常開展“大走訪”,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想群眾之所想,思群眾之所思,聚焦民生福祉,從最突出的問題抓起,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既立足當前解決群眾具體問題,又著眼長遠,完善解決民生問題的體制機制,把好事辦實,把實事辦好,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推動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讓中國式現代化的成果由人民共享。(邯鄲市叢臺區委組織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