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考核組‘不召開會議、不聽取匯報、不查看資料’,直接深入一線與黨員干部群眾面對面了解情況,我們都感受到了一股清新之風。”近日,談起考核工作新變化,陜西安康市石泉縣迎豐鎮黨委書記魯飛深有感觸。
為防止“考核是個筐,啥都往里裝”“一到年底,扎堆考核”等問題,去年以來,安康市把考核“瘦身健體”作為給基層減負的重要突破口,通過減事項、減指標、減程序、減頻次等,讓基層輕裝上陣干事創業。
瞄準痛點減真負
考核事項和考核指標冗雜原因復雜,“考核減負減什么”成為不可回避的問題。
去年9月,安康市專門組織開展考核減負專題調研。各部門單位對指標過多過雜、多頭重復考核、重痕跡輕實績等方面反映集中。
“要突出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清理可有可無的事項,精簡可考可不考的指標,歸并交叉重疊的內容,簡化無關緊要的環節,聚焦大事要事考,聚焦難點堵點考,讓基層干部騰出更多精力和時間抓落實。”市委常委會集體學習《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若干規定》后,給考核事項、考核指標精簡優化定下基調。
鄉村振興、糧食安全、耕地保護等內容相近的予以歸并;河湖長制、林長制、田長制等考核,更加突出結果導向,發文開會、宣傳報道、巡河巡山巡林日志等過程性指標一律剔除;秦嶺保護、長江禁捕等工作歸入生態環境保護考核;森林防火、應急搶險、消防工作等作為底線工作實行負面扣分……經清理規范和精簡優化,2024年市級層面考核事項從2023年的49項減少到1項,指標層級從四級優化為兩級,指標數量從2519個減少到175個。
以上率下敢碰硬
“工作不納入考核,下面就不會重視”,這樣的“考核依賴癥”在部門層面頗具影響。考核減負需要把分散到各單位的“尺子”“鞭子”收回,但是對于“考什么不考什么,減什么不減什么”,各單位都有自己的小算盤,都不愿把“指揮棒”交出去。
“手心手背都是肉,減誰都心疼。市級領導所在單位要站在講政治的高度,刀刃向內、動真碰硬,帶頭示范、走在前列,把《若干規定》要求落到實處。”市委對考核減負的要求擲地有聲。
“市委有要求,基層有期盼,我們各部門單位當然要有行動。”紀委、組織、宣傳、政法等常委部門,通過日常掌握情況進行評價;法院、檢察院、公安局等單位取消行業系統考核,由政法委梳理核心指標納入市級目標責任考核;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等“雙重管理”單位,縣(市、區)分局考核統一由所在地區黨委實施。
“以前,考核要么大堆小堆資料、要么后腳跟著前腳,年底八成工作都是迎考備考,分散大量的精力、耗費大量的物力。現在,只需要迎接一次考核,也不用專門準備資料,迎考負擔大大減輕,我們也有更多精力做好本職工作。”漢陰縣澗池鎮黨委書記黃波感到由衷高興。
建章立制抓長效
考核減負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持之以恒,久久為功。
安康市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人任主任的考核委員會,下設常設機構考核辦負責全市考核工作,考核辦主任由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兼任。建立“考核委領導、考核辦統籌、牽頭單位推進、責任部門落實”的工作機制,實行“一個機構牽頭、一套辦法管總、一支隊伍查核、一次打包實施”的工作模式,確保考核減負減到位、減徹底。
市委、市政府對印發的提及督查檢查考核的規范性文件進行全面清理;市級領導出席會議講話不再對考核事項提出要求,源頭防止考核事項指標增加。考核辦專門印發《年度目標責任考核指標準入退出辦法(試行)》,對設置程序、指標評估、準入退出等提出明確要求。編制部門積極推進鎮(街道)履職清單試點,防止工作以“屬地管理”名義向鄉鎮延伸。平利縣、寧陜縣、紫陽縣等還整合黨委督查、政府督查、發改統計等方面力量成立“督考辦”,有效解決了“你督你的、我考我的”“外行評內行”等問題。
考核導向引領干事方向。考核事項清理規范、精簡優化后,各級各部門抓落實方向更加明晰、重點更加突出、步伐更加有力。2024年,安康市經濟回升向好態勢持續鞏固和增強,主要經濟指標排名全省前列,政府工作群眾滿意度、空氣質量和水環境質量、平安建設滿意度等10余項工作排名全省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