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自2006年開始選聘普通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工作,目前有村黨支部書記助理、村委會主任助理、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助理三類崗位,統稱為大學生村官。九年來,圍繞大學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動”的總體目標,本市不斷健全大學生村官工作長效機制,累計選聘2.3萬余人,目前在崗7300余人,歷屆合同期滿再就業率平均92.8%,大學生村官成了加強農村基層政權組織建設的“生力軍”和選拔優秀干部人才的“蓄水池”。
目前在崗7300余人
保持每村兩名大學生
一是規范選聘程序。出臺專門文件對選聘大學生村官的條件、標準、流程進行規范,確保選聘工作公開、公正、透明。
二是擴大選聘視野。除北京生源畢業生和北京地區高校畢業生外,自2012年開始,又將留學歸國人員和京外優秀畢業生納入選聘范圍。
三是創新選聘形式。組織各區縣集體進入校園開展宣講,鼓勵區縣與高校對接。
四是嚴控選聘質量。堅持中共黨員優先、優秀學生干部優先、回原籍優先“三個優先”的原則。
工資比照新入職公務員
非京籍期滿可落戶
一是保障基本待遇。落實大學生村官戶籍、工齡、社保等待遇,比照新入職公務員標準提高工資水平。
二是保障組織關懷。區縣、鄉鎮領導干部與大學生村官形成“紅色1+1”拉手結對機制。
三是保障知識更新。對每名大學生村官給予不少于80學時的崗前培訓和每年不少于70學時的知識更新培訓,不定期組織金融、水務、農業科技等專門業務培訓。
四是保障發展空間。建立月度、年度和期滿考核評優機制,適度拉開差距,為村官比、學、趕、幫、超創造空間。
7條渠道保障有序流動發展
合同期滿再就業率平均92.8%
一是每個鄉鎮增加兩個專項事業編制吸收優秀期滿村官。
二是續聘大學生村官。
三是每年拿出10%-15%的本市公務員職位面向合同期滿大學生村官定向招錄。
四是進入社區專職工作者隊伍。
五是每年組織合同期滿大學生村官雙選洽談會,鼓勵市屬企業招用大學生村官。
六是支持大學生村官自主創業,減免行政事業性收費,申請小額擔保貸款可免除反擔保措施。
七是加強后續跟蹤,面向合同期滿留在本市基層工作的大學生村官選拔副科級領導職務。
先進典型
涌現出了眾多干事創業
一是集體攻關。如昌平、延慶、懷柔等區縣組織全體大學生村官分工參與世界草莓大會、世界葡萄大會、APEC會議的組織服務工作。
二是項目會診。平谷區馬坊鎮將大學生村官劃分為9個小分隊,策劃包裝了50余個項目,幫助每個農戶增收上萬元。
三是合作共建。延慶縣康莊鎮與北京林業大學等高校專家顧問團建立“綠色1+1”服務體系,成功引進多個農產品項目。
近年來,涌現了“草莓村官”王麗娜、“公益天使”張佑、市黨代表張嘯、市人大代表陳麗娟、全國婦女大會代表張立峰等一大批先進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