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提清網要用漂白水消毒過才能使用,這批幼蠶今天就可以喂食啦……”近日,在廣西田東縣作登瑤族鄉大板村,90后小伙、大學生村官以凱斯對前來領幼蠶的群眾一遍一遍地“溫馨提示”道。
原來,當天,以凱斯從平果縣老家拉來了一批蠶苗,免費發給蠶農。而一說起養蠶技術,以凱斯就活脫脫像個專家,很難想象出他大學里是學體育的。
2013年,以凱斯到作登鄉梅林村當大學生村官。起初,他打算帶領群眾養蛇和竹鼠,但父親提出了不同意見:蛇和竹鼠養殖技術要求高、難度大、投入也大,很難推廣到家家戶戶。于是,他建議兒子引導群眾種桑養蠶。以凱斯認真思考之后,覺得父親說的不錯。于是,他分批組織梅林村、大板村群眾到老家平果縣考察、學習桑蠶產業。
由于種桑養蠶技術要求低,投入少,時間短,見效快,這讓群眾們心動不已,紛紛行動起來。當年,就有幾十戶農戶跟著種桑400多畝,嘗到了種桑養蠶的甜頭。大板村村民蘇祖安試著種了2畝桑樹,養了一部分蠶,當年就凈掙1萬多元。這讓他信心大增,后來又承包了30多畝地種桑養蠶。
看到“錢景”,許多村民紛紛跟進。如今在田東縣,已有200多戶農戶跟著以凱斯種桑養蠶。
以凱斯的桑蠶事業做得風生水起,親友們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也紛紛助他一臂之力。為了支持兒子干事業,父親毅然把自己創辦的駕校托人代管,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桑蠶產業上,在當地也牽頭成立了一家種桑養蠶農民專業合作社。以凱斯4個從小一起長大的好友,有做水電工的,有當小老板的,也都改行到田東與他“并肩作戰”,共同成立了田東小四喜種桑養蠶合作社。如今,合作社的社員已有168戶。
“目前,桑蠶產業在田東還是弱勢產業,但是,田東農業基礎好,發展潛力大,我們有信心做大做強。”以凱斯說,田東的蠶絲現在只能拉到外地去賣,成本較高。下一步,他們打算辦一個抽絲廠,就近收購、加工蠶繭,既可以降低成本,也可以提高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