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廣西桂平市針對農村群眾與日俱增的發展需求和社會矛盾復雜多變的現狀,以培養“親農型”大學生村官為抓手,著力破解部分大學生村官做農村工作能力不足的難題。
該市為讓大學生村官進得農家門,定期開展“村官沙龍”、大學生村官座談會和片區村官交流等活動,以“老”帶“新”,共享去“洋裝”穿“農裝”的經驗;建立QQ群、微信群暢談從“校門”到“農門”的成熟蛻變。去年以來,已開展座談、交流活動12次;開展“走進群眾、改進服務、解決難題”等活動,以自身的“泥土味”拉近和群眾群之間的“親情感”,用“腳底板”做好農村工作,目前,已有78名大學生村官成為“一組兩會”骨干成員;同時,建立健全結對共建、扶貧幫困機制,實現大學生村官進農家門常態化。
進行農家門,還要說得農家言。該市通過大學生村官創新創業培訓班、大學生村官輪訓等措施,進一步提升如何配合開展生態鄉村建設、農村(社區)具體事務和工作方法技巧等為群眾服務的能力,做到“政策一口清、群眾問不倒、事情難不住”,今年3月底,該市在崗的78名大學生村官已實現全員輪訓; 從抓好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入手,以“五個一批”、“五有一清潔”和市鄉村屯四級“民事聯解”服務等活動為載體,在升格行政村(屯)黨組織、打造升級版的屯級“一組兩會”、建立示范性“產業鏈”黨組織和推進村級活動場所規范化建設等具體實踐中學習群眾語言,使大學生村官不只會講“普通話”的大道理,還會說“農家言”給群眾解疑釋惑。
說得農家話,更要成得農家人。該市建立大學生村官分片研討群眾需求制度,通過鄉鎮黨委邀請了農業、林業、水產畜牧和扶貧等涉農部門骨干深入村屯舉辦西山茶種植及加工技術、荔枝高產種植、黃沙鱉養殖和鐵皮石斛種植等培訓班,為黨員群眾提供致富門路,也使大學生村官進一步知農事、知農時、知農勢;建立述職考核制度,村官干得好不好,由群眾說了算,使大學生村官真正做到腳踩泥土、心入群眾。去年村“兩委”換屆中,全市有36名大學生村官進入村(居)“兩委”,其中石龍鎮大學生村官譚緊波當選村黨總支部書記,有14名大學生村官當選副書記,22名當選委員,真正成為了農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