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北戴河區著力構建“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動”的大學生村官管理長效機制,使一大批有學識水平、有基層經驗、有群眾感情的大學生村官成長為全區新農村建設的先鋒隊和生力軍。
人性化保障,確保大學生村官“下得去”。該區嚴格落實有關大學生村官各項待遇政策,區財政每年還設立了20余萬元的專項資金,為他們投保養老、基本醫療、生育等險種。對新上任的村官,除一次性發放2000元安置費外,各鎮黨委還為其提供電腦、電動車等辦公、交通用具,并免費食宿,解除了他們的后顧之憂。
制度化管理,確保大學生村官“待得住”。該區將大學生村官納入選調生管理序列同等對待、同步管理,形成區級統籌管、鎮級直接管、村級具體管的工作格局,確保大學生村官職責履行到位。建立大學生村官成長檔案,將其職責承諾、目標完成、制度履行和監督考核等情況詳細記錄在案,促使其全面融入村級事務。推行以班子滿意度測評、群眾公認度測評、組織認可度測評和自我評價為核心的大學生村官日常管理量化考核辦法,對考核優秀者,區里在給予每人現金獎勵的同時,優先列為村“兩委”后備人選進行重點培養,激發了他們的履職熱情。
精細化培養,確保大學生村官“干得好”。該區結合農村產業轉型升級需要,先后協調組織大學生村官赴發達地區調研考察,讓他們開闊眼界,拓寬思路。四年來,先后采納大學生村官考察后形成的創新方案20余項。同時還組織開辦針對大學生村官的農村土地政策法規、資產管理、信訪調解等專題培訓班,邀請行業專家和知名學者授課,提升了大學生村官的綜合水平。突出實踐導向,設立大學生村官能力強化崗15個,讓村官在面對和處理拆遷安置、工程建設、信訪民調等復雜問題中不斷強化統籌協調、攻堅克難能力。
多元化發展,確保大學生村官“流得動”。北戴河區對任期滿兩年、群眾普遍認可的大學生村官,鼓勵他們通過村“兩委”班子換屆選舉實現留村任職。通過換屆,全區符合參選條件的大學生村官全部當選為村黨支部(總支)副書記或委員。該區還實施大學生村官“創業孵化”工程,通過觀摩創業基地、開通創業綠色通道等方式,拓寬他們的創業思路,提高他們的創業技能,先后涌現出撥道洼村大學生村官王瑩、蔡各莊村大學生村官岳亮等眾多創業代表。該區還制定相關優惠政策,鼓勵大學生村官參加區內企事業單位招聘。2008年以來,全區共有9名大學生村官通過四級聯考進入選調生和公務員隊伍,9人被國有企事業單位錄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