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大學生村官,走馬上任到三合莊時,母淑英便在村民增收的問題上動起了腦筋。村里打造圍村綠化工程時,她引導承包戶在經濟林和觀賞林間實施谷物套種,當年部分農戶實現增收。去年下半年,她又帶頭成立種植專業合作社。“眼光長遠、思路廣、干勁足!”提及她來,村主任劉書云說。
一心想讓村民腰包鼓起來<<<
昨日一早,在了橋東三合莊村南的環村林中,六七名工人正埋頭鋪彩磚,母淑英手拿盒尺,時而埋頭測量道路寬窄,時而看看隨身攜帶的圖紙。
“今年三月、四月,石榴樹苗就能種上了。”拍了拍手上的泥土,母淑英說。因為工作突出,2014年1月,母淑英任三合莊村黨支部副書記兼村委會副主任。
三合莊是省市文明生態村典范,2015年2月被評為國家級文明村,為此,前來參觀者絡繹不絕。“村里知名度有了,但村里沒啥支柱產業,要想取得長足發展,還得想辦法讓村民的口袋富起來。”母淑英私下時常念叨。
成立合作社搞特色種植<<<
2016年上半年,作為搬遷村的代表,母淑英積極協調水務部門先后到平山縣李家莊以及邯鄲的“糧畫小鎮”壽東村討學經驗。幾次學習后,母淑英思想悄悄起了變化。這時,她想到了村南的環村林。由于受高壓線影響,楊樹生長受限,櫻花、百日紅等經濟價值不高。“如果將部分生態林改種經濟林,建成生態觀光采摘樣板區,成立種植專業合作社,讓村民都參與進來,土地出租收租金、打工領薪金、入股收分紅金,這豈不是更好?”
是日,在全體黨員以及村民代表大會上,她將自己的想法和盤托出后,得到了村干部大力支持。
母淑英與村干部四處奔波爭取到了扶持資金,并到陜西臨潼、河南江陰考察項目。最終,他們敲定了種植突尼斯軟籽石榴。12月14日,以母淑英為法人代表的邢臺綠水灣種植專業合作社成立。
種植園正在緊張施工中<<<
采訪現場,記者看到,樣板區邊界圍網工作已經完成。育苗區和采摘區過道的步行小路已見雛形,而村委會大院里,不斷有村民來咨詢有關加入合作社的細節。
“今年3月底,工程要交付驗收。開春后,著手種石榴,次年就能掛果。這種石榴糖分高,掛果時間還長。9月、10月都是采摘季。除此之外,我們還準備種冰凍葡萄,下雪后也可以采摘。對于銷售,準備采取線上線下同時進行。”說到此,母淑英的嘴角微微上揚,黑色鏡框后的那雙眼睛散發出異樣的光。